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5362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桯史
Total 15

卷43 經部·小學類存目一

1
李燾撰。仁父。《桯史》云:「一字子真。」號巽嚴,丹棱人。紹興八年進士,官至敷文閣學士。贈光祿大夫,謚文簡案《文獻通考》作謚文定

卷47 史部·編年類

1
熊克撰。,字子複建陽人,孝宗時官至起居郎,兼直學士院,出知台州,事跡具《宋史·文苑傳》。是編排次南渡以後事跡,首建炎丁未,迄紹興壬午,年經月緯,勒成一書。宋制:凡累朝國史,先修日紀,其曰小紀,蓋以別於官書也。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克之為書,往往疏略多抵牾,不稱良史」。岳珂桯史》亦摘其記金海陵南侵,誤以薰風殿之議與武德殿之議並書於紹興二十八年合而為一。蓋以當時之人記當時之事,耳目既有難周,是非尚未論定,自不及李心傳書纂輯於記載詳備之餘。然其上援朝典,下參私記,綴緝聯貫,具有倫理。其於心傳之書,亦不失先河之導。創始難工,固未可一例論也。《宋史·藝文志》載克所著尚有《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今《永樂大典》僅存十有一卷,首尾零落,已無端委。僅此書尚為完本。惟原書篇第為編纂者所合並,舊目已不可尋。今約略年月,依《宋史》所載原數,仍勒為十卷。

卷48 史部·編年類存目

3
如永寧公主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請以金飾肩輿,為藝祖所戒。既載於開寶五年矣,複見於開寶八年,而訛為「永康公主」。丁謂誣謫寇准,王曾疑其太重,丁謂曰,居停主人勿複言。既載於天禧四年矣,複見於乾興元年。越州升為府,既載於建炎四年矣,複見於紹興元年。甚至真德秀兼宮教,勸濟王孝敬以俟天命語,一篇之中,前後兩見。其餘重沓竄易之誤,不可枚舉。所紀元事,尤為疏漏。惟所載道學諸人,頗能採據諸家文集,多出於正史之外。然雜列制誥、贈言、寄札、祭文,鋪敘連篇,有同家牒,律以史法,於例殊乖。至於引用說部以補正史之闕者,又不辨虛實,徒求新異。如載吳曦之誅云:「初曦未叛時,嘗校獵塞上。一日夜歸,笳鼓競奏,轔載雜襲。曦方垂鞭四視,時盛秋天宇澄霽,仰見月中有一人,騎而垂鞭,與己惟肖。問左右,所見皆符,殊以為駭。嘿自念曰:『我當貴,月中人其我也。』揚鞭而揖之。其人亦揚鞭。乃大喜,異謀由是決」云云。其事雖見岳珂桯史》。小說家無稽之語,可入諸編年之史乎?雖多亦奚以為,此之謂矣。

卷103 子部·醫家類一

2
考《玉海》又載,紹興十八年閏八月二十三日,改熟藥所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以監本藥方頒諸略。此本以太平惠民為名,是紹興所頒之監本,非大觀之舊矣。其中又有寶慶、淳祐續添諸方,更在紹興之後。兼附《用藥總論指南》三卷,皆從《圖經本草》抄撮增入,亦不知何時所加。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和劑局方》其後時有增補,殆指此類歟?戴良九靈山房集》有丹溪翁《朱震亨傳》曰,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苟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又稱震亨得羅知悌之學以歸,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其言,大驚而笑且排。及治許謙末疾良驗,笑且排者始皆心服。是此書盛行於宋、元之間,至《震亨局方》發揮出,而醫學始一變也。又岳珂桯史》曰,《和劑局方》乃當時精集諸家名方,凡幾經名醫之手,至提領以從官內臣參校,可謂精矣。然其間差訛者亦自不少,且以牛黃清心丸一方言之,凡用藥二十九味,寒熱訛雜,殊不可曉。嘗見一名醫云,此方只前八味至蒲黃而止,自乾山藥以下凡二十一味,乃補虛門中山芋丸。當時不知緣何誤寫在此方之後,因循不曾改正。

卷109 子部·術數類二

1
永樂大典舊本題宋岳珂補注。有《九經三傳沿革例》,已著錄。其他撰述如《愧郯錄》、《桯史》、《金陀粹編》、《寶真齋法書贊》、《玉楮集》,皆尚有傳本,獨不聞其有是書。《宋史·藝文志》亦不著錄。惟《桯史》中有與瞽者楊艮論韓侂胄祿命,及論幕官袁韶祿命一條,其說頗詳。則亦頗講是事,或術家因而依托欽。自元、明以來,諸家命書多引用其文。以此本檢勘,並相符合,知猶宋人所為也。《文淵閣書月》載是書一部一冊,葉盛《綠竹堂書目》亦有是書一冊。是明初其書尚存。今則久無單帙行世,惟《永樂大典》所錄,尚首尾完具。謹採掇厘訂,編為一卷,附之術數類中。所論大抵專主子平,於夾馬、夾祿、拱庫、拱貴,辨論詳盡,往往為他家所未發。而拱庫一條,尤稱精晰。其他文義通達,亦多有可取。惟專以月建及胎元為推測之本,則不為定論。蓋月建是行運所主,要必當以日時參之。人生十月而產,固為常期,然氣稟不同,亦有逾期不及期者。若悉以十月為限,則刻舟求劍,未免轉失之支離,是又在學者之決擇矣。

卷120 子部·雜家類四

1
龐元英撰。元英懋賢,單州人。丞相籍之子。官朝散大夫。王士禎蠶尾集》作文英者,誤也。元豐壬戌,元英官主客郎中,在省四年。時官制初行,所記一時聞見,朝章典故為多。《通典》載尚書省為文昌天府,故以名書。其中所載,如以堯舜對天地為李矩問李演事,考范鎮東齋記事》以為此楊億校士時事,岳珂桯史》以為歐陽修知貢舉時事,《珍席放談》以為南唐時湯悅妹壻問悅事,與各書互異。又以虎子為出於李廣射虎事,不知孔安國為侍中以儒者不執虎子而執唾壺,其事已見李廣之先,未免稍有舛誤。至朝廷典禮,百官除拜,其時日之先後異同,多有可以証《宋史》之舛漏者。原本六卷,後有補遺六條,故《宋史藝文志》作七卷。又自為跋,記其入省及作書歲月。首有宋衛傳序。自明以來僅抄本流傳,近始有刻本。然其中如新定儀制宰相兩省侍郎尚書左右丞皆朱衣吏雙引一條,與下文膳部魯郎中言萬州南山一條。又崔豹《古今注》蛺蝶大者名鳳子一條,與下文《西京雜記》玉搔頭一條,皆自為條,今合而為一。

卷122 子部·雜家類六

2
據《貴耳集》以王安石為秦王廷美后身,則輕信小說。據《詩》元龜象齒之文,謂韓非希見生象之語不足為信。據《易》匪其彭之文,謂《論語》竊比老彭,彭當音旁,訓為側。據《子華子》証《詩》有美一人。據《示兒編》解《詩》黽勉從事,則附會經義。以張為為南唐人,以俞文豹為元人,亦失於考核。然如謂岳珂桯史》之名出於李德裕,辨劉表碑非蔡邕作,辨貼黃今古不同,辨《劇談錄》元稹見李賀之妄,辨《丹鉛錄》載蘇軾詞之謬,辨洪邁萬首絕句,辨《西溪叢語》誤引田子春,辨《才調集》誤題王之渙,辨唐彥謙誤詠齊文惠太子宮人,皆引據精核,品題諸詩,亦皆愜當。而記董文驥論擬李白、孟浩然詩,記汪琬論新異字句,不諱所短,若預知其詩派流弊而防之者,可謂至公之論,異乎沾沾自護者矣。

卷141 子部·小說家類二

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桯史》十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卷159 集部·別集類十二

2
朱子知南康時,又從游。故集中有唱酬之作。之歸也,朱子惜之,謂其才氣術略過人,而流落不偶。集首有淳祐癸卯吳愈序,謂其文無一字無來處。論邊事則晁、賈其倫,為記銘則韓、柳其亞。今其文集未見,所存僅詩一卷。蓋傳錄者以全集之序弁詩之首也。劉克莊嘗跋其詩,謂高處逼陵陽、茶山。陵陽者韓駒,茶山者曾幾也。岳珂桯史》稱學於張紫微,載其《萬杉寺唱和絕句》及《重過萬杉寺絕句》。紫微者張孝祥也。曾詩祖述黃庭堅,張詩則摹擬蘇軾,韓詩則出入於蘇、黃。今觀詩,於兩派之間各得一體。克莊及珂所述,固皆為近實矣。珂又記所作詩號《義豐集》,刻於江泮,校官馮椅為之序。是詩本有單行之本,不知何以佚去椅序,易以愈序也。

卷160 集部·別集類十三

1
楊萬里撰。萬里有《誠齋易傳》,已著錄。此集則元年其子長孺所編也。萬里立朝多大節。若乞留張栻,力爭呂頤浩等配享及烖變應詔諸奏,今具載集中,豐採猶可想見。然其生平乃特以詩擅名。有《江湖集》七卷、《荊溪集》五卷、《西歸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續集》四卷、《江東集》五卷、《退休集》七卷,今並在集中。方回《瀛奎律髓》稱其一官一集,每集必變一格。雖沿江西詩派之末流,不免有頹唐粗俚之處;而才思健拔,包孕富有,自為南宋一作手,非後來四靈、江湖諸派可得而並稱。周必大嘗跋其詩曰:「誠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掃千軍,倒三峽,穿天心,出月脅之語。至於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云云。是亦細大不捐,雅俗並陳之一証也。南宋詩集傳於今者,惟萬里及陸游最富。游晚年隳節,為韓侂胄作《南園記》,得除從官。萬里寄詩規之,有「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句。羅大經《鶴林玉露》嘗記其事。以詩品論,萬里不及游之鍛煉工細;以人品論,則萬里倜乎遠矣。其集卷帙繁重,久無刻版,故傳寫往往訛脫。考岳珂桯史》記《朝天續集》《韓信廟》詩「淮陰未必減文成」句,麻沙刻本訛「文成」為「宣成」。

卷162 集部·別集類十五

2
當其叩閽上書,請光宗過宮,頗得抗直聲。然其時在廷諸臣已交章論奏,非廊廟不言,待於草野言之者,何必屋上架屋,為此嘵嘵,特巧於博名耳。又屢陳恢複大計,謂中原可不戰而取,更不過附合時局,大言以幸功名。北伐之役,後竟何如耶?楊維禎吊其墓詩云:「讀君舊日伏闕疏,喚起開禧無限愁。」文人標榜之詞,非篤論也。其詩文亦多粗豪抗厲,不甚協於雅音。特以跌宕縱橫,才氣坌溢,要非齷齪者所及,故今猶傳焉。集凡十四卷,後附宋以來諸人所題詩文二卷,合十六卷。岳珂《桯史》記過始末頗詳。稱其開禧乙丑過京口,相與摭奇吊古,多見於詩。其《多景樓》一篇,廣漢章以初升為之大書。詞翰俱卓犖可喜,屬為刻樓上,會兵起不果云云。今集中詩以此篇為冠,蓋由於此。然伏闕一疏,今竟不載於集中,其尚有佚篇歟?至蔣子正《山房隨筆》載其辛棄疾席上賦《羊腰腎羹》絕句,及為張栻作張浚挽詩,以集中不載,為遺珠之憾。核以岳珂桯史》,蓋小說之附會,非脫漏也。語詳龍洲詞條下。

卷193 集部·總集類存目三

1
胡接輝編。接輝篤父廬陵人。官監察御史。是編成於崇禎丁丑,選錄宋胡銓、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以銓謚忠簡,必大謚文忠,天祥謚忠烈也。按廬陵原有三忠堂,一為歐陽文忠修,一為楊忠節邦乂,一為胡忠簡銓,建於嘉泰四年,周必大為之序。岳珂桯史》載其始末甚詳。邦乂以節義著,其文不傳。修集則固具在。補以必大、天祥,當合為四。接輝增周文而去歐陽,殆未詳考平園集歟?卷首序文,一為李建泰,一為阮大鋮,一為楊文驄。以是三人,弁冕三忠,殊嫌著穢。不知當日何以氣類相從。如斯巧合,斯亦可異也已。

卷198 集部·詞曲類一 詞集上

1
辛棄疾撰。棄疾有《南燼紀聞》,已著錄。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觀其才氣俊邁,雖似乎奮筆而成。然岳珂桯史》記「棄疾自誦《賀新涼》、《永遇樂》二詞,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謂《賀新涼》詞首尾二腔,語句相似,《永遇樂》詞用事太多。棄疾乃自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則未始不由苦思得矣。《書錄解題》載《稼軒詞》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視長沙本為多。此本為毛晉所刻,亦為四卷,而其總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並之歟?其集舊多訛異。如二卷內《醜奴兒近》一闋,前半是本調,殘闕不全。自「飛流萬壑」以下,則全首系《洞仙歌》。蓋因《洞仙歌》五闋即在此調之後,舊本遂誤割第一首以補前詞之闕,而五闋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萬樹詞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訂正,其中「嘆輕衫帽幾許紅塵」句,據其文義,「帽」字上尚有一脫字。樹亦未經勘及,斯足証掃葉之喻矣。今並詳為勘定。其必不可通而無別本可証者,則姑從闕疑之義焉。

卷199 集部·詞曲類二 词集下、词选、词话、词谱、南北曲

3
則改之且身預南園之宴,不止代人祝嘏矣。蓋縱橫游士,志在功名,固不能規言而矩行,亦不必曲為之諱也。又《沁園春》第七首,注曰:「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此原注也,其事本明。又注或作「風雪中欲詣稼軒,久寓湖上,未能一往,賦此以解」。此毛晉校本注也,已自生訛異。《樂府紀聞》乃謂幼安守京口日,改之即敝衣曳履,承命賦詩。是兩人定交在幼安未帥越之前。《山房隨筆》載此詞,又稱「稼軒帥越東時,改之欲見,辛不納。藉晦菴、南軒二人為之地,始得進見」云云。考岳珂與過相善,珂所作《桯史》第二卷載此事云:「嘉泰癸亥,改之在中都。時辛稼軒帥越,聞其名,遣介招之。適以事不及行,因效辛體《沁園春》一詞」云云。與集中自注相合。則諸說之誣,審矣。珂又稱過誦此詞,掀髯有得色,珂乃以白日見鬼調之。其言雖戲,要亦未嘗不中其病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