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7672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唐仲友
Total 5

卷51 史部·雜史類

1
吳兢撰。,汴州浚儀人。以魏元忠薦,直史館。累官太子左庶子,貶荊州司馬,曆洪、舒二州刺史,入為恒王傅。天寶初,年八十卒。事蹟具《唐書》本傳。宋《中興書目》,稱於《太宗實錄》外,采其與群臣問答之語,作為此書,用備觀戒,總四十篇。《新唐書》著錄十卷,均與今本合。考《舊唐書·曹確傳》,載確奏臣覽《貞觀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其文與此書《擇官篇》第一條相同。而《唐志》所錄,別無《貞觀故事》,豈即此書之別名歟。其書在當時嘗經表進,而不著年月。惟《自序》所稱:侍中安陽公者,乃源乾曜。中書令河東公者,乃張嘉貞。考《玄宗本紀》,乾曜為侍中,嘉貞為中書令,皆在開元八年。則成此書。又在八年以後矣。書中所記太宗事蹟,以《唐書》、《通鑒》參考,亦頗見牴牾。如新舊《唐書》載太宗作《威鳳賦》,賜長孫無忌,而此作賜房玄齡。《通鑒》載張蘊古以救李好德被誅,而此謂其與囚戲博,漏泄帝旨,事狀迥異。又《通鑒》載皇甫德參上書賜絹二十四匹,拜監察禦史,而此但作賜帛二十段。又《通鑒》載宗室諸王降封,由封德彝之奏;貞觀初放宮人,由李百藥之奏,而此則謂出於太宗獨斷,俱小有異同。史稱敍事簡核,號良史,而晚節稍疏牾。此書蓋出其耄年之筆,故不能盡免滲漏。然太宗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微行,臚具是編,洵足以資法鑒。前代經筵進講,每多及之。故《中興書目》稱歷代寶傳,至今無闕。伏讀皇上《御製樂善堂集》,開卷首篇,即邀褒詠。千年舊籍,榮荷表章。則是書之有裨治道,亦概可見矣。書中之注,為元至順四年臨川戈直所作。又采唐柳芳,晉劉昫,宋宋祁、孫甫、歐陽修、曾鞏、司馬光、孫洙、范祖禹、馬存、朱黼、張九成、胡寅呂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奇、真德秀、陳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呂氏《通鑒精義》二十二家之說附之,名曰《集論》。吳澄、郭思貞皆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門人也。

卷57 史部·傳記類一

2
多所竄亂,彌失其真。國朝康熙庚辰,有婺源洪氏續本,又有建寧朱氏新本,及武進鄒氏正訛本,或詳或略,均未為精確。懋竑於朱子遺書,研思最久。因取李本、洪本互相參考,根據《語錄》、《文集》,訂補舛漏,勒為四卷。又備列其去取之故,仿朱子校正韓集之例,為《考異》四卷。並採掇論學要語,為《附錄》二卷,綴之於末。其大旨在辨別為學次序,以攻姚江晚年定論之說。故於學問特詳,於政事頗略。如淳熙元年劾奏知台州唐仲友事,後人頗有異論,乃置之不言。

卷135 子部·類書類一

1
唐仲友撰。仲友與政,金華人。紹興中登進士第,複中宏詞科。後守台州,與朱子相忤,為朱子所論罷,故《宋史》不為立傳。惟王象之輿地紀勝》稱其博聞洽識,尤尚經制之學。又朱右白雲稿》有題宋濂所作仲友補傳,雲在台州發粟賑飢,抑奸拊弱,創浮梁以濟艱涉,民利賴焉。則仲友立身,自有本末。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