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條件: 提到「屠本畯」 |
Total 12 |
《卷70 史部·地理類三》
1 ![]() | 明屠本畯撰。本畯字田叔,鄞縣人。以門蔭入仕,官至福建鹽運司同知。是書詳誌閩海水族,凡《鱗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種,《介部》一卷,共九十種,又附非閩產而閩所常有者海粉、燕窩二種。後有自跋,稱將入閩時,太常少卿余公君房曰:「狀海錯來,吾徵閩、越而通之。因疏以複」云云。君房者,余寅之字,與本畯同里,為前輩。書中本畯所附案語,多引四明土產以為証。蓋即徵閩、越而通之之意。中間又有注「補疏」二字者,則徐渤所續也。其書頗與黃衷《海語》相近,而敘述較備,文亦簡核。惟其詞過畧,故徵引不能博贍,舛漏亦未免。如「鯊魚」一條,《海語》謂鯊有二種,而此書列至十二種,固可稱賅具。 |
《卷116 子部·譜錄類存目》
1 ![]() |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編雜論茗事。上卷分溯源、得地、乘時、揆制、藏茗、品泉、候火、定湯八章,下卷分點瀹、辨器、申忌、防濫、戒淆、相宜、衡鑒、元賞八章,每章多引諸書論茶之語,而前引以贊,後系以評。又取陸羽《茶經》分冠各篇,頂格書之,其他諸書皆亞一格書之。然割裂餖飣,已非《茶經》之全文。點瀹二章,並無《茶經》可引,則竟闕之。核其體例,似疏解《茶經》,又不似疏解《茶經》,似增刪《茶經》,又不似增刪《茶經》,紛紜錯亂,殊不解其何意也。 |
《卷125 子部·雜家類存目二》
1 ![]() |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書凡四篇,一曰處方,二曰艾觀,三曰藥鏡,四曰郤病。大旨以情性嗜欲之偏為疾病,以清淨忍耐之法為醫藥。後視履一篇,亦謹身寡過之意。然語多近鄙。 |
《卷148 集部·楚辭類 楚辞类存目 別集類一 汉至南北朝》
1 ![]() |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書以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多有未備,特於「香草」類增入麻、秬、黍、薇、藻、稻、粢、麥、粱八種,於「嘉木」類增入楓、梧二種。其餘於仁傑疏多所刪汰。自謂明簡過之,而實則反失之疏略。又每類冠以《離騷》本文及王逸《注》,擬於詩之《小序》,亦無關宏旨,徒事更張。至仁傑謂宿莽非卷葹,斥王逸《注》及郭璞《爾雅注》之誤。 |
1 ![]() | 明屠本畯撰。此本惟題曰屠畯,蓋未改名以前刻也。本畯以朱子《楚辭集注》韻為未備,故廣為此書。然所增實未盡當。古無韻書,各以方音取讀。方音南北互殊,不免大同而小異。如《離騷》「朕皇考曰伯庸,維庚寅吾以降」,「降」讀戶工切。又「重之以修能,紉秋蘭以為佩」,「能」讀奴來切。皆古音也。至「肇錫予以嘉名,字餘曰靈均」,則方音矣。江以南「真」、「庚」互葉,今世尚然。本畯必讀名彌延反、均居員反,殊為牽合。本畯又好取《說文》字體改今楷法,以為楚騷文字在小篆未變之前,寫《楚辭》宜用小篆分草。今刊本雖用隸書,然宜以六書善本正其差訛。夫隸體與分草之興,初不相遠。且意取簡易,與篆固殊。若盡依《說文》改變形體,以為能守六書之義,轉為煩重。則但作篆可耳,奚以隸為?是亦好奇之過也。 |
《卷193 集部·總集類存目三》
1 ![]() |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編選漢、魏至唐之詩,既踳駁不倫,又參以杜撰。如古詩之名,《文選》所有也。古絕句之名,亦《玉台新詠》所有也。此外則王融、沈約以下,文用宮商,當時謂之永明體,唐人謂之齊、梁體而已。至律詩之名,始於沈佺期、宋之問,《唐書》列傳可考。排律之名始於楊士宏《唐音》,亦可考也。本畯乃於古詩、律詩之間,別立一名,謂之聲詩,以齊、梁體當之,已為妄作。乃複以齊邱巨源等四十人之詩列為五言律詩,以梁元帝等十三人之詩列為五言排律,則創見罕聞。殆因楊慎《五言律祖》之說而彌失彌遠者矣。其他如古詩四十餘首,《昭明》所錄,偶然得其十九,非有定數可拘。乃雜摭諸篇,為後十九以配之。是何異郡縣志書地必有景,景必有八,題必四字,詩必七律者乎?至唐上官昭容之《彩毫怨》,誤題梁《範靖妻沈滿願》;梁劉孝標之《淇上戲蕩子婦》,誤題王筠;唐崔融之《寶劍篇》,誤題北魏崔鴻。甚至以宋周密《癸辛雜識》所載女仙之詩「柳條金嫩不勝鴉」一首,題為小秦王。竄入唐人詩者,更指不勝屈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