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88961"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默記
Total 3

卷71 史部·地理類四

1
徐兢撰。明叔,號自信居士。是書末附其行狀,稱甌寧人,《文獻通考》則作和州歷陽人,思陵《翰墨志》又作信州徐兢。似當以行狀為確。《通考》又稱兢為鉉之裔,自題保大騎省世家,考王銍默記》,稱徐鉉無子,惟鍇有後,居攝山前開茶肆,號徐十郎。鉉、鍇誥敕尚存,則《通考》亦誤傳也。據兢行狀,宣和六年高麗入貢,遣給事中路允迪報聘。兢以奉議郎為國信使,提轄人船禮物官,因撰《高麗圖經》四十卷,還朝後詔給札上之。召對便殿,賜同進士身,擢知大宗正事,兼掌書學,後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其書分二十八門,凡其國之山川、風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儀文,往來之道路,無不詳載。而其自序尤拳拳於所繪之圖。此本但有書而無圖,已非完本。然前有其侄蕆題詞一首,稱書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兵亂失之。後從醫者得其本,惟《海道》二卷無恙。又述兢之言,謂世傳其書,往往圖亡而經存。欲追畫之,不果就,乃以所存者刻之澄江郡齋。周輝清波雜志》亦稱兢仿元豐中王云所撰《雞林志》為《高麗圖經》。物圖其形,事為其說。蓋徐素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歷陽案此「老人」字疑為先人之訛,蓋指其父邦彥也雖得見其書,但能抄其文,略其繪事。乾道中刊於江陰郡齋者,即家間所傳之本,圖亡而經存。蓋兵火後徐氏亦失元本云云,是宋時已無圖矣。又張世南《游宦記聞》曰:高麗是年有請於上,願得能書者至國中,於是以徐兢為國信使、禮物官。則兢之行,特以工書遣,而留心記載乃如是。今其篆書無一字傳世,惟此編僅存。考魏了翁鶴山集》,稱兢篆於《說文解字》以外自為一家,雖其名兢字見於印文者,亦與篆法不同云云。則其篆乃滅裂古法者,宜不為後人所藏弆。然此編已足以傳兢,雖不傳其篆可也。

卷141 子部·小說家類二

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默記》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卷144 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二

1
舊本題張師正撰。師正不疑。熙寧中為辰州帥。《文獻通考》載師正擢甲科後,宦游四十年不得志,於是推變怪之理,參見聞之異,得二百五十篇,魏泰為之序。此本不載魏序,蓋傳寫佚之。然王銍默記》以是書即魏泰作。蓋泰為曾布之婦兄,而銍則曾紆之婿,猶及識泰,其言當必不誣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