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5321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文獻通考
條件: 提到「李嗣真
Total 3

卷六十一·職官考十五

17
貞觀二十年,遣大理卿孫伏伽等二十一人,以六條巡察四方,多所舉刺。太宗命褚遂良一其類以聞,乃親自臨決牧宰以下,以能官進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流罪以下免黜數百人。天授二年,發十道存撫使,以右肅政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為之時分巡天下者,皆左、右臺官。神龍二年,敕左右臺內外五品已上官,識理通明無屈撓者二十人,分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郡。景龍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分察天下。至開元八年五月,復置十道按察使,以陸象先、王皎等為之。貞元八年,以江、淮荊、襄、陳、宋、河朔水災,遣中書舍人奚陟、左庶子姚齊語、秘書少監雷成、京兆少尹韋武為諸道宣撫使,振給災荒,均平賦役,疏決囚系,懲肅官吏。元和四年,以旱災,復遣左司郎中鄭敬等為諸道宣撫使。

卷一百六十六·刑考五

33
長壽元年,左臺中丞來俊臣羅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傑、裴行本、司農卿裴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先是,來俊臣奏,請降敕一問即承反者得減死。及知古等下獄,俊臣以此誘之,仁傑對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俊臣乃少寬之。仁傑密裂衾帛書冤狀,令其子持之稱變,得召見。則天覽之,以問俊臣,對曰:「仁傑等下獄,臣未嘗褫其巾帶,寢處安甚,茍無事實,安肯承反。」太后使通事舍人周往視之,俊臣暫假仁傑等巾帶,羅立於西,使視之;不敢視,唯東顧唯諾而已。俊臣詐為仁傑等謝死表,使奏之。樂恩晦男未十歲,沒入司農,上變,得召見,太后問狀,對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可擇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為反狀以付俊臣,無不承反矣。」太后意稍悟,召見仁傑曰:「卿承反何也?」對曰:「不承,則已死於拷掠矣。」太后曰:「何為作謝死表?」對曰:「無之。」出表示之,乃知其詐,於是出此七族,俱坐流貶。

卷二百二十九·經籍考五十六

1
鼂氏曰:唐李嗣真撰。補謝赫之缺。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