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7758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北齊書
條件: 提到「太皇太后
Total 10

卷五帝紀第五廢帝

5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即帝位於晉陽宣德殿,大赦,內外百官普加汎級,亡官失爵,聽復資品。庚戌,尊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后皇太后。詔九州軍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職,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驅使者,並皆放免。土木營造金銅鐵諸雜作工,一切停罷。十一月乙卯,以右丞相咸陽王斛律金左丞相,以錄尚書事常山王演為太傅,以司徒長廣王湛為太尉,以司空段韶為司徒,以平陽王淹為司空高陽王湜為尚書左僕射河間王孝琬為司州牧,侍中燕子獻右僕射
8
是月,車駕至自晉陽。二月己亥,以太傅常山王演為太師錄尚書事,以太尉長廣王湛為大司馬、並省錄尚書事,以尚書左僕射平秦王歸彥為司空趙郡王睿為尚書左僕射。詔諸元良口配沒宮內及賜人者,並放免。甲辰,帝幸芳林園,親錄囚徒,死罪以下降免各有差。乙巳太師常山王演矯詔誅尚書令楊愔、尚書右僕射燕子獻、領軍大將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散騎常侍鄭子默。戊申,以常山王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以大司馬長廣王湛為太傅京畿大都督,以司徒段韶為大將軍,以前司空平陽王淹為太尉,以司空平秦王歸彥為司徒彭城王浟為尚書令。又以高麗王世子湯為使持節、領東夷校尉、遼東郡公、高麗王。是月,王琳為陳所敗,蕭莊自拔至和州。三月甲寅,詔軍國事皆申晉陽,稟大丞相常山王規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為廣寧王,第三子長恭為蘭陵王。夏四月癸亥,詔河南、定、冀、趙、瀛、滄、南膠、光、青九州,往因螽水,頗傷時稼,遣使分途贍恤。是月周明帝崩。五月壬子,以開府儀同三司劉洪徽為尚書右僕射秋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廢帝為濟南王,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統。是日,王居別宮。皇建二年九月,殂於晉陽,年十七。

卷六帝紀第六孝昭

4
及文宣崩,帝居禁中護喪事,幼主即位,乃即朝班。除太傅錄尚書,朝政皆決於帝。月餘,乃居藩邸,自是詔敕多不關帝。客或言於帝曰:「鷙烏捨巢,必有探卵之患,今日之地,何宜屢出。」乾明元年,從廢帝赴鄴,居于領軍府。時楊愔、燕子獻、可朱渾天和、宋欽道、鄭子默等以帝威望既重,內懼權逼,請以帝為太師、司州牧、錄尚書事長廣王大司馬、錄并省尚書事,解京畿大都督。帝時以尊親而見猜斥,乃與長廣王期獵,謀之於野。三月甲戌,帝初上省,旦發領軍府,大風暴起,壞所御車幔,帝甚惡之。及至省,朝士咸集。坐定,酒數行,執尚書令楊愔、右僕射燕子獻、領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等於坐。帝戎服與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歸彥、領軍劉洪徽入自雲龍門,於中書省前遇散騎常侍鄭子默,又執之,同斬於御府之內。帝至東閤門,都督成休寧抽刃呵帝。帝令高歸彥喻之,休寧厲聲大呼不從。歸彥既為領軍,素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休寧歎息而罷。帝入至昭陽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並出臨御坐。帝奏愔等罪,求伏專擅之辜。時庭中及兩廊下衛士二千餘人皆被甲待詔,武衛娥永樂武力絕綸,又被文宣重遇,撫刃思效。
5
廢帝性吃訥,兼倉卒不知所言。太皇太后又為皇太后誓,言帝無異志,唯去逼而已。
7
帝既當大位,知無不為,擇其令典,考綜名實,廢帝恭己以聽政。太皇太后尋下令廢少主,命帝統大業。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於晉陽宣德殿,大赦,改乾明元年皇建。詔奉太皇太后還稱皇太后皇太后稱文宣皇后,宮曰昭信。乙酉,詔自太祖創業已來,諸有佐命功臣子孫絕滅,國統不傳者,有司搜訪近親,以名聞,當量為立後;諸郡國老人各授版職,賜黃帽鳩杖。又詔謇正之士並聽進見陳事;軍人戰亡死王事者,以時申聞,當加榮贈;督將、朝士名望素高,位歷通顯,天保以來未蒙追贈者,亦皆錄奏;又以廷尉、中丞,執法所在,繩違按罪,不得舞文弄法;其官奴婢年六十已上免為庶人。戊子,以太傅長廣王右丞相,以太尉平陽王太傅,以尚書令彭城王大司馬壬辰,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搜訪賢良。甲午,詔曰:「昔武王剋殷,先封兩代,漢、魏、二晉,無廢茲典。及元氏統歷,不率舊章。朕纂承大業,思弘古典,但二王三恪,舊說不同,可議定是非,列名條奏。其禮義體式亦仰議之。」又詔國子寺可備立官屬,依舊置生,請習經典,歲時考試。其文襄帝所運石經,宜即施列於學館。

卷八帝紀第八後主 幼主

40
幼主名恒,帝之長子也。母曰穆皇后武平元年六月生於鄴。其年十月,立為皇太子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時八歲,改元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太皇太后,帝為太上皇帝,后為太上皇后。於是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侍中陳德信等勸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為經略,若不濟,南投陳國,從之。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自鄴先趣濟州。周師漸逼,癸未,幼主又自鄴東走。
42
其日,幼主禪位於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文及璽紱於瀛州,孝卿乃以之歸周。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濟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并皇后攜幼主走青州,韓長鸞、鄧顒等數十人從。太上皇既至青州,即為入陳之計。而高阿那肱召周軍,約生致齊主,而屢使人告言,賊軍在遠,已令人燒斷橋路。太上所以停緩。周軍奄至青州,太上窘急,將遜於陳,置金囊於鞍後,與長鸞、淑妃等十數騎至青州南鄧村,為周將尉遲綱所獲。送鄴,周武帝與抗賓主禮,并太后、幼主、諸王俱送長安,封帝溫國公。至建德七年,誣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及延宗等數十人無少長咸賜死,神武子孫所存者一二而已。

卷九列傳第一後宮

5
神武愧而拜謝焉,曰:「彼將有覺,願絕勿顧。」慈愛諸子,不異己出,躬自紡績,人賜一袍一褲。手縫戎服,以帥左右。弟昭,以功名自達,其餘親屬,未嘗為請爵位。每言有材當用,義不以私亂公。文襄嗣位,進為太妃。文宣將受魏禪,后固執不許,帝所以中止。天保初,尊為皇太后,宮曰宣訓。濟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