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0602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北齊書
條件: 提到「任城王
Total 18

卷四帝紀第四文宣

18
詔故太傅孫騰、故太保尉景、故大司馬婁昭、故司徒高昂、故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故領軍萬俟干、故定州刺史段榮、故御史中尉劉貴、故御史中尉竇泰、故殷州刺史劉豐、故濟州刺史蔡俊等並左右先帝,經贊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撫問妻子,慰逮存亡。又詔封宗室高岳為清河王高隆之平原王,高歸彥為平秦王,高思宗為上洛王,高長弼為廣武王,高普為武興王,高子瑗為平昌王,高顯國為襄樂王,高睿為趙郡王,高孝緒為脩城王。又詔封功臣厙狄乾為章武王,斛律金為咸陽王,賀拔仁為安定王韓軌安德王,可朱渾道元為扶風王,彭樂為陳留王,潘相樂為河東王癸未,詔封諸弟青州刺史浚為永安王尚書左僕射淹為平陽王定州刺史浟為彭城王儀同三司演為常山王冀州刺史渙為上黨王儀同三司水肓為襄城王,儀同三司湛為長廣王,湝為任城王,湜為高陽王,濟為博陵王,凝為新平王,潤為馮翊王,洽為漢陽王

卷七帝紀第七武成

2
大寧元年冬十一月癸丑,皇帝即位於南宮,大赦,改皇建二年大寧乙卯,以司徒平秦王歸彥為太傅,以尚書右僕射趙郡王睿為尚書令,以太尉尉粲為太保,以尚書令段韶大司馬,以豐州刺史婁睿為司空,以太傅平陽王淹為太宰,以太保彭城王浟為太師錄尚書,以冀州刺史、博陵王濟為太尉,以中書監任城王潛為尚書左僕射,以并州刺史斛律光為右僕射,封孝昭皇帝太子百年樂陵郡王庚申,詔大使巡行天下,求政善惡,問人疾苦,擢進賢良。是歲周武帝保定元年
4
己亥,以前定州刺史馮翊王尚書左僕射。詔斷屠殺以順春令。二月丁未,以太宰平陽王淹為青州刺史太傅、領司徒,以領軍大將軍宗師平秦王歸彥為太宰冀州刺史乙卯,以兼尚書令任城王湝為司徒。詔散騎常侍崔瞻聘于陳。
8
三年春正月庚申朔,周軍至城下而陳,戰於城西。周軍及突厥大敗,人畜死者相枕,數百里不絕。詔平原王段韶追出塞而還。三月辛酉,以律令班下,大赦。己巳,盜殺太師彭城王浟。庚辰,以司空斛律光為司徒,以侍中武興王普為尚書左僕射甲申,以尚書令馮翊王司空夏四月辛卯,詔兼散騎常侍皇甫亮使於陳。五月甲子,帝至自晉陽。壬午,以尚書令趙郡王睿為錄尚書事,以前司徒婁睿為太尉甲申,以太傅段韶太師丁亥,以太尉任城王湝為大將軍壬辰,行幸晉陽。六月庚子,大雨晝夜不息,至甲辰乃止。是月,晉陽訛言有鬼兵,百姓競擊銅鐵以捍之。殺樂陵王百年。歸宇文媼于周。九月乙丑,封皇子綽為南陽王,儼為東平王。是月,歸閻媼于周。陳人來聘。突厥寇幽州,入長城,虜掠而還。閏月乙未,詔遣十二使巡行水潦州,免其租調。乙巳,突厥寇幽州。周軍三道並出,使其將尉遲迥寇洛陽,楊檦入軹關,權景宣趣懸瓠。冬十一月甲午,迥等圍洛陽。
12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大將軍任城王湝為大司馬辛未,幸晉陽。二月甲寅,詔以新羅國王金真興為使持節、東夷校尉、樂浪郡公、新羅王。壬申,以年穀不登,禁酤酒。己卯,詔減百官食稟各有差。三月戊子,詔給西兗、梁、滄、趙州,司州之東郡、陽平、清河、武都,冀州之長樂、渤海遭水潦之處貧下戶粟,各有差。家別斗升而已,又多不付。是月,彗星見;有物隕於殿庭,如赤漆鼓帶小鈴;殿上石自起,兩兩相對。又有神見於後園萬壽堂前山穴中,其體壯大,不辯其面,兩齒絕白,長出於唇,帝直宿嬪御已下七百人咸見焉。帝又夢之。夏四月戊午大將軍東安王婁睿坐事免。乙亥,陳人來聘。太史奏天文有變,其占當有易王。丙子,乃使太宰段韶太尉,持節奉皇帝璽綬傳位於皇太子,大赦,改元為天統元年,百官進級降罪各有差。又詔皇太子妃斛律氏為皇后。於是群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咸以奏聞。始將傳政,使內參乘子尚乘驛送詔書於鄴。子尚出晉陽城,見人騎隨後,忽失之,尚未至鄴而其言已布矣。

卷八帝紀第八後主 幼主

6
六月,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韋道儒聘於陳。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晉陽。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湝為太保太尉婁睿為大司馬,徙馮翊王潤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韓祖念為司徒十一月,大雨雪,盜竊太廟御服。十二月乙丑,陳人來聘。是歲,殺河間王孝琬。突厥、靺鞨國並遣使朝貢。於周為天和元年
7
三年春正月壬辰,太上皇帝至自晉陽。乙未,大雪,平地二尺。戊戌,太上皇帝詔京官執事散官三品已上各舉三人,五品已上各舉二人;稱事七品已上及殿中侍御史、尚書都檢校御史、主書及門下錄事各舉一人。鄴宮九龍殿災,延燒西廊。二月壬寅朔,帝加元服,大赦,九州職人各進四級,內外百官普進二級。夏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使於陳。五月甲午,太上皇帝詔以領軍大將軍東平王尚書令乙未,大風晝晦,發屋拔樹。六月己未,太上皇帝詔封皇子仁幾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仁儉為潁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統為丹陽王,仁謙為東海王閏六月辛巳左丞相律金薨。壬午,太上皇帝詔尚書令東平王錄尚書事,以尚書左僕射趙彥深尚書令,并省尚書左僕射婁定遠為尚書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左丞相太師賀拔仁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睿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司徒韓祖念為大將軍司空趙郡王睿為太尉尚書令東平王司徒九月己酉,太上皇帝詔:「諸寺署所綰雜保戶姓高者,天保之初雖有優敕,權假力用未免者,今可悉蠲雜戶,任屬郡縣,一準平人。」丁巳,太上皇帝幸晉陽。是秋,山東大水,人饑,僵尸滿道。冬十月,突厥、大莫婁、室韋、百濟、靺鞨等國各遣使朝貢。十一月丙午,以晉陽大明殿成故,大赦,文武百官進二級,免并州居城、太原一郡來年租賦。癸未,太上皇帝至自晉陽。
16
武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朔,改元。太師并州刺史東安王婁睿薨。戊申,詔兼散騎常侍裴獻之聘于陳。二月癸亥,以百濟王餘昌為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王如故。己巳,以太傅咸陽王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右丞相安定王賀拔仁錄尚書事冀州刺史任城王湝為太師丙子,降死罪已下囚。閏月戊戌,隸尚書事、安定王賀拔仁薨。三月辛酉,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僕射夏六月乙酉,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甲辰,以皇子恒生故,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二級,九州職人普進四級。己酉,詔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僕射秋七月癸丑,封孝昭皇帝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康為定陵王,彥忠為梁郡王。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為尚書令癸亥,靺鞨國遣使朝貢。
21
二年春正月丁巳,詔兼散騎常侍劉環俊使於陳。戊寅,以百濟王餘昌為使持節、都督、東青州刺史。二月壬寅,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并省錄尚書事趙彥深司空尚書令和士開錄尚書事左僕射徐之才為尚書令右僕射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夏四月壬午,以大司馬琅邪王太保甲午,陳遣使連和,謀伐周,朝議弗許。六月段韶攻周汾州,剋之,獲刺史楊敷。秋七月庚午太保琅邪王矯詔殺錄尚書事和土開於南臺。即日誅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書侍御史王子宣等,尚書右僕射馮子琮賜死殿中。八月己亥,行幸晉陽。九月辛亥,以太師任城王湝為太宰馮翊王潤為太師己未左丞相平原王段韶薨。
25
秋七月戊辰,誅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臺、荊山公豐樂。八月庚寅,廢皇后斛律氏為庶人。以太宰任城王湝為右丞相太師馮翊王潤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廣寧王孝珩為大將軍安德王延宗為司徒。使領軍封輔相聘于周。
42
其日,幼主禪位於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文及璽紱於瀛州,孝卿乃以之歸周。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濟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并皇后攜幼主走青州,韓長鸞、鄧顒等數十人從。太上皇既至青州,即為入陳之計。而高阿那肱召周軍,約生致齊主,而屢使人告言,賊軍在遠,已令人燒斷橋路。太上所以停緩。周軍奄至青州,太上窘急,將遜於陳,置金囊於鞍後,與長鸞、淑妃等十數騎至青州南鄧村,為周將尉遲綱所獲。送鄴,周武帝與抗賓主禮,并太后、幼主、諸王俱送長安,封帝溫國公。至建德七年,誣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及延宗等數十人無少長咸賜死,神武子孫所存者一二而已。

卷十列傳第二高祖十一王

1
永安簡平王平陽靖翼王淹彭城景思王上黨剛肅王渙襄城景王水肓任城王高陽康穆王博陵文簡王濟華山王馮翊王漢陽敬懷王洽神武皇帝十五男:武明婁皇后生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武成皇帝、博陵文簡王濟,王氏生永安簡平王,穆氏生平陽靖翼王淹,大爾朱氏生彭城景思王、華山王,韓氏生上黨剛王渙,小爾朱氏生任城王,游氏生高陽康穆王,鄭氏生馮翊,馮氏生漢陽敬懷王洽。
21
任城王神武第十子也,少明慧。天保初封。自孝昭武成時,車駕還鄴,常令鎮晉陽,總并省事,歷司徒太尉、并省錄尚書事。天統三年,拜太保并州刺史,別封正平郡公。時有婦人臨汾水浣衣,有乘馬人換其新靴馳而去者,婦人持故靴,詣州言之。召城外諸嫗,以靴示之,紿曰:「有乘馬人在路被賊劫害,遺此靴焉,得無親屬乎?」一嫗撫膺哭曰:「兒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語,捕獲之。時稱明察。武平初,遷太師、司州牧,出為冀州刺史,加太宰,遷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頻牧大藩,雖不潔己,然寬恕為吏人所懷。五年,青州崔蔚波等夜襲州城,部分倉卒之際,咸得齊整,擊賊,大破之。拜左丞相,轉瀛州刺史
25
周齊王憲來伐,先遣送書并赦詔,並沉諸井。戰敗,孝珩俱被擒。憲曰:「任城王何苦至此?」曰:「下官神武帝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逢宗社顛覆,今日得死,無愧墳陵。」憲壯之,歸其妻子。將至鄴城,馬上大哭,自投于地,流血滿面。至長安,尋與後主同死。
34
乾明元年,贈太保、司空。無子,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為後。

卷四九

10
皇甫玉,不知何許人。善相人,常遊王侯家。世宗自潁川振旅而還,顯祖從後,玉於道旁縱觀,謂人曰:「大將軍不作物,會是道北垂鼻涕者。」顯祖旣卽位,試玉相術,故以帛巾袜其眼,而使歷摸諸人。至於顯祖,曰:「此是最大達官。」於任城王,曰:「當至丞相。」於常山、長廣二王,並亦貴,而各私掐之。至石動統,曰:「此弄癡人。」至供膳,曰:「正得好飲食而已。」玉嘗為高歸彥相,曰:「位極人臣,但莫反。」歸彥曰:「我何為反?」玉曰:「不然,公有反骨。」玉謂其妻曰:「殿上者不過二年。」妻以告舍人斛斯慶,慶以啟帝,帝怒召之。玉每照鏡,自言當兵死,及被召,謂其妻曰:「我今去不迴,若得過日午時,或當得活。」旣至正中,遂斬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