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4922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晉書
條件: 提到「成都王
Total 20

帝紀第三 世祖武帝

237
甲申,以汝南王亮為大司馬、大都督、假黃鉞。改封南陽王柬為秦王,始平王瑋為楚王,濮陽王允為淮南王,並假節之國,各統方州軍事。立皇子乂為長沙王,潁為成都王,晏為吳王,熾為豫章王,演為代王,皇孫遹為廣陵王。立濮陽王子迪為漢王,始平王子儀為毗陵王,汝南王次子羕為西陽公。徙扶風王暢為順陽王,暢弟歆為新野公,瑯邪王覲弟澹為東武公,繇為東安公,漼為廣陵公,卷為東莞公。改諸王國相為內史。

列傳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子粹矩 子祐羕 宗熙楚隱王瑋 趙王倫 齊王冏鄭方 長沙王乂 成都王穎 河間王顒 東海孝獻王越

2
楊駿之誅也,屯司馬門。少年果銳,多立威刑,朝廷忌之。汝南王太保衛瓘性很戾,不可大任,建議使與諸王之國,甚忿之。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並薄於行,為所暱。瓘等惡其為人,慮致禍亂,將收盛。盛知之,遂與宏謀,因積弩將軍李肇矯稱命,譖、瓘於賈后。而后不之察,使惠帝為詔曰:「太宰太保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宮諸門,廢二公。」夜使黃門齎以授欲覆奏,黃門曰:「事恐漏泄,非密詔本意也。」乃止。遂勒本軍,復矯詔召三十六軍,手令告諸軍曰:「天禍晉室,凶亂相仍。間者楊駿之難,實賴諸君剋平禍亂。而二公潛圖不軌,欲廢陛下以絕武帝之祀。今輒奉詔,免二公官。吾今受詔都督中外諸軍。諸在直衛者皆嚴加警備,其在外營,便相率領,徑詣行府。助順討逆,天所福也。懸賞開封,以待忠效。皇天后土,實聞此言。」又矯詔使、瓘上太宰太保印綬、侍中貂蟬,之國,官屬皆罷遣之。又矯詔赦、瓘官屬曰:「二公潛謀,欲危社稷,今免還第。官屬以下,一無所問。若不奉詔,便軍法從事。能率所領先出降者,封侯受賞。朕不食言。」遂收、瓘,殺之。
11
時齊王河間王成都王並擁彊兵,各據一方。秀知等必有異圖,乃選親黨及故吏為三王參佐及郡守。
13
及三王起兵討檄至,、秀始大懼,遣其中堅孫輔為上軍將軍,積弩李嚴為折衝將軍,率兵七千自延壽關出,征虜張泓、左軍蔡璜、前軍閭和等率九千人自堮阪關出,鎮軍司馬雅、揚威莫原等率八千人自成皋關出。召東平王楙為使持節、衛將軍,都督諸軍以距義師。使楊珍晝夜詣宣帝別廟祈請,輒言宣帝謝陛下,某日當破賊。拜道士胡沃為太平將軍,以招福佑。秀家日為淫祀,作厭勝之文,使巫祝選擇戰日。又令近親於嵩山著羽衣,詐稱仙人王喬,作神仙書,述祚長久以惑眾。秀欲遣馥、虔領兵助諸軍戰,馥、虔不肯。虔素親愛劉輿,秀乃使輿說虔,虔然後率眾八千為三軍繼援。而泓、雅等連戰雖勝,義軍散而輒合,雅等不得前。許超等與成都王軍戰于黃橋,殺傷萬餘人。泓徑造陽翟,又於城南破齊王輜重,殺數千人,遂據城保邸閣。而軍已在潁陰,去陽翟四十里。分軍渡潁,攻泓等不利。泓乘勝至於潁上,夜臨潁而陣。縱輕兵擊之,諸軍不動,而孫輔、徐建軍夜亂,徑歸洛自首。輔、建之走也,不知諸軍督尚存,乃云:「齊王兵盛,不可當,泓等已沒。」大震,祕之,而召虔及超還。會泓敗露布至,大喜,及復遣超,而虔還已至庾倉。超還濟河,將士疑阻,銳氣內挫。泓等悉其諸軍濟潁,進攻營,出兵擊其別率孫髦、司馬譚、孫輔,皆破之,士卒散歸洛陽,泓等收眾還營。秀等知三方日急,詐傳破營,執得,以誑惑其眾,令百官皆賀,而士猗、伏胤、孫會皆杖節各不相從。復授太子詹事劉琨節,督河北將軍,率步騎千人催諸軍戰。會等與義軍戰于激水,大敗,退保河上,劉琨燒斷河橋。
28
王室多故,禍難罔已。大司馬雖唱義有興復皇位之功,而定都邑,克寧社稷,實成都王勳力也。而不能固守臣節,實協異望。在許昌營有東西掖門,官置治書侍御史,長史、司馬直立左右,如侍臣之儀。京城大清,篡逆誅夷,而率百萬之眾來繞洛城。阻兵經年,不一朝覲,百官拜伏,晏然南面。壞樂官市署,用自增廣。輒取武庫祕杖,嚴列不解。故東萊王蕤知其逆節,表陳事狀,而見誣陷,加罪黜徙。以樹私黨,僭立官屬。幸妻嬖妾,名號比之中宮。沈湎酒色,不恤群黎。董艾放縱,無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張偉惚恫,擁停詔可,葛旟小豎,維持國命。操弄王爵,貨賂公行。群姦聚黨,擅斷殺生。密署腹心,實為貨謀。斥罪忠良,伺窺神器。
29
臣受重任,蕃衛方嶽,見所行,實懷激憤。即日翊軍校尉李含乘驛密至,宣騰詔旨。臣伏讀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義,君親無將。擁彊兵,樹置私黨,權官要職,莫非腹心。雖復重責之誅,恐不義服。今輒勒兵,精卒十萬,與州征並協忠義,共會洛陽。驃騎將軍長沙王,同奮忠誠,廢還第。有不順命,軍法從事。成都王明德茂親,功高勳重,往歲去就,允合眾望,宜為宰輔,代阿衡之任。
3
見齊王漸專權,嘗與成都王俱拜陵,因謂曰:「天下者,先帝之業也,王宜維之。」時聞其言者皆憚之。及河間王將誅,傳檄以為內主。遣其將董艾襲將左右百餘人,手斫車幰,露乘馳赴宮,閉諸門,奉天子與相攻,起火燒府,連戰三日,敗,斬之,并誅諸黨與二千餘人。
4
本以強,冀所擒,然後以為辭,宣告四方共討之,因廢帝立都王,己為宰相,專制天下。即而,其計不果,乃潛使侍中馮蓀、河南尹李含、中書令卞粹等襲並誅之。遂與同伐京都。遣刺客圖,時長沙國左常侍王侍直,見客色動,遂殺之。詔以大都督以距。連戰自八月至十月,朝議以兄弟,可以辭說而釋,乃使中書令王衍行太尉光祿勳石陋行司徒,使說,令與分陜而居,不從。因致書於曰:「先帝應乾撫運,攝四海,勤身苦己,克成帝業,六合清泰,慶流子孫。孫秀作逆,反易天常,卿興義眾,還復帝位。齊王恃功,肆行非法,上無宰相之心,下無忠臣之行,遂其讒惡,離逖骨肉,主上怨傷,尋已蕩除。吾之與卿,友于十人,同產皇室,受封外都,各不能闡敷王教,經濟遠略。今卿復與太尉共起大眾,阻兵百萬,重圍宮城。群臣同忿,聊即命將,示宣國威,未擬摧殄。自投溝澗,蕩平山谷,死者日萬,酷痛無罪。豈國恩之不慈,則用刑之有常。卿所遣陸機不樂受卿節鉞,將其所領,私通國家。想來逆者,當前行一尺,卻行一丈,卿宜還鎮,以寧四海,令族無羞,子孫之福也。如其不然,念骨肉分裂之痛,故復遣書。」
1
成都王,字章度,武帝第十六子也。太康末受封,邑十萬戶。後拜越騎校尉,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賈謐嘗與皇太子博,爭道。在坐,厲聲呵謐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由此出平北將軍,鎮鄴。轉鎮北大將軍。
3
後含為翊軍校尉,與參軍皇甫商、司馬趙驤等有憾,遂奔,詭稱受密詔伐,因說利害。納之,便發兵,遣使邀成都王。以含為都督,率諸軍屯陰盤,前鋒次於新安,去洛百二十里。長沙王。及敗,以含為河南尹,使與馮蓀、卞粹等潛圖害。商知含前矯妄及與陰謀,具以告乃誅含等。聞含死,即起兵以討商為名,使張方為都督,領精卒七萬向洛。方攻商,商距戰而潰,方遂進攻西明門。率中軍左右衛擊之,方眾大敗,死者五千餘人。方初於駃水橋西為營,於是築壘數重,外引廩穀,以足軍資。復從天子出攻方,戰輒不利。及死,方還長安。詔以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廢皇太子覃,立成都王為太弟,改年,大赦。
4
左衛將軍陳眕奉天子伐又遣方率兵二萬救鄴。天子已幸鄴。方屯兵洛陽。及王浚等伐挾天子歸洛陽。方將兵入殿中,逼帝幸其壘,掠府庫,將焚宮廟以絕眾心。盧志諫,乃止。方又逼天子幸長安。及選置百官,改秦州為定州。及東海王起兵徐州,西迎大駕,關中大懼,方謂曰:「方所領猶有十餘萬眾,奉送大駕還洛宮,使成都王反鄴,公自留鎮關中,方北討博陵。如此,天下可小安,無復舉手者。」慮事大難濟,不許。乃假劉喬節,進位鎮東大將軍,遣成都王樓褒、王闡等諸軍,據河橋以距。王浚遣督護劉根,將三百騎至河上。闡出戰,為根所殺。頓軍張方故壘,范陽王虓遣鮮卑騎與平昌、博陵眾襲河橋,樓褒西走,追騎至新安,道路死者不可勝數。
2
成都王長沙王固守洛陽,殿中諸將及三部司馬疲於戰守,密與左衛將軍朱默夜收別省,逼為主,啟惠帝官。事定,稱疾遜位。帝不許,加守尚書令。太安初,帝北征鄴,以大都督。六軍敗,奔下邳,徐州都督、東平王楙不納,徑還東海。成都王兄弟室之美,下寬令招之,不應命。帝西幸,以太傅,與太宰夾輔朝政,讓不受。東海中尉劉洽勸發兵以備以洽為左司馬,尚書曹馥為軍司。既起兵,楙懼,乃以州與以司空領徐州都督,以楙領兗州刺史。三弟並據方任征伐,輒選刺史守相,朝士多赴。而河間王挾天子,發詔罷等,皆令就國。唱義奉迎大駕,還復舊都,率甲卒三萬,西次蕭縣。豫州刺史劉喬不受命,遣子距之,軍敗。范陽王虓遣督護田徽以突騎八百迎,遇於譙,眾潰,進屯陽武。山東兵盛,關中大懼,斬送張方首求和,尋變計距率諸侯及鮮卑許扶歷、駒次宿歸等步騎迎惠帝反洛陽。詔以太傅錄尚書,以下邳、濟陽二郡增封。

列傳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簡文三子

1
武帝二十六男:楊元后生毗陵悼王惠帝秦獻王審美人城陽懷王楚隱王長沙厲王。徐才人生城陽殤王。匱才人生東海沖王。趙才人生始平哀王。趙美人生代哀王。李夫人生淮南忠壯王吳孝王。莊保林生新都懷王。陳美人生清河康王。諸姬生汝陰哀王。程才人生成都王。王才人生懷帝。楊悼后生渤海殤王。餘八子不顯母氏,並早夭,又無封國及追謚,今並略之。其自有傳。
13
代哀王,字宏度,太康十年受封。少有廢疾,不之國,常止于宮中。薨,無子,以成都王子廓為嗣,改封中都王,後與俱死。
16
及沖太孫薨,齊王表曰:「東宮曠然,冢嗣莫繼。天下大業,帝王神器,必建儲副,以固洪基。今者後宮未有孕育,不可庶幸將來而虛天緒,非祖宗之遺志,社稷之長計也。禮,兄弟之子猶子,故漢成無嗣,繼由定陶;孝和之絕,安以紹興。此先王之令典,往代之成式也。清河王神姿岐嶷,慧智早成,康王正妃周氏所生,先帝眾孫之中,於今為嫡。昔薄姬賢明,文則承位。外祖世載名德,宜奉宗廟之重,統無窮之祚,以寧四海顒顒之望。兄弟雖並出紹,可簡令淑還為國胤,不替其嗣。輒諮大將軍及群公卿士,咸同大願。請具禮儀,擇日迎拜。」遂立皇太子。既而河間王顒協遷大駕,表成都王為皇太弟,廢復為清河王。初,為清河世子,所佩金鈴欻生隱起如麻粟,祖母陳太妃以為不祥,毀而賣之。占者以金是晉行大興之祥,為皇胤,是其瑞也。毀而賣之,象見廢不終之驗也。永嘉初,前北軍中候任城呂雍、度支校尉陳顏等謀立太子,事覺,幽於金墉城。未幾,被害,時年十四,葬以庶人禮。
21
吳敬王,字平度,太康十年受封,食丹陽、吳興並吳三郡,歷射聲校尉、後軍將軍。與兄淮南王共攻趙王敗,收付廷尉,欲殺之。傅祗於朝堂正色而爭,於是群官並諫,乃貶為賓徒縣王。後徙封代王誅,詔復本封,拜上軍大將軍、開府,加侍中。長沙王成都王之相攻也,為前鋒都督,數交戰。永嘉中,為太尉、大將軍。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