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8742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通典
條件: 提到「黃門侍郎
Total 9

食貨九

39
中書侍郎張九齡奏請不斷鑄錢。上令百官詳議。黃門侍郎、平章事裴耀卿黃門侍郎李林甫、河南少尹蕭炅等皆曰:「錢者通貨,有國之權,是以歷代禁之,以絕姦濫。今若一啟此門,但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甚,於事不便。」

選舉三

17
初,吏部選才,將親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縣案牘疑議,試其斷割,而觀其能否,此所以為判也。按:顯慶初,黃門侍郎劉祥道上疏曰:「今行署等勞滿,唯曹司試判,不簡善惡,雷同注官。」此則試判之所起也。後日月寖久,選人猥多,案牘淺近,不足為難,乃采經籍古義,假設甲乙,令其判斷。既而來者益眾,而通經正籍又不足以為問,乃徵僻書、曲學、隱伏之義問之,惟懼人之能知也。佳者登於科第,謂之「入等」;其甚拙者謂之「藍縷」,各有升降。選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亦曰「超絕」。詞美者,得不拘限而授職。

選舉五

2
高宗顯慶初,黃門侍郎劉祥道以選舉漸弊,陳奏。其一曰:

職官三

24
門下侍郎。秦官有黃門侍郎,漢因之,劉向與子歆書曰:「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處也。」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無員。郊廟則一人執蓋,臨軒朝會則一人執麾。凡禁門黃闥,故號黃門;其官給事於黃闥之內,故曰黃門侍郎。初,秦漢別有給事黃門之職,揚雄為給事黃門。後漢併為一官,故有給事黃門侍郎,掌侍從左右,給事中使,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上,引王就座。無員,屬少府。又漢舊儀曰:「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青瑣門拜,故謂之夕郎。宮闥簿曰:「青瑣門在南宮。」衛權注吳都賦曰:「青瑣,戶邊青鏤也。」獻帝初即位,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後改給事黃門侍郎為侍中侍郎,去給事黃門之號,旋復故。初,誅黃門後,侍中、侍郎出入禁闥,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比尚書,不得出入,不通賓客,自此始。荀悅為黃門侍郎。郭況以后弟,小心謙慎,年十六為黃門侍郎。魏晉以來,給事黃門侍郎並為侍衛之官,員四人。魏杜君名恕,字務伯,為黃門侍郎,每政有得失,常引綱維以正言。吳孫丞為黃門侍郎,與顧榮俱為侍臣。吳歸命詔曰:「自今以後,用侍郎當如皇室丞、顧榮儔也。」山公啟事曰:「黃門侍郎和嶠,最有才,可為吏部郎。」詔曰:「欲令在左右,更求其次。」又曰:「黃門侍郎荀彧,清和理正,動可觀採,真侍衛之美者。」宋制,武冠,絳朝服,多以中書侍郎為之。齊亦管知詔令,呼為「小門下」。梁增品第,與侍中同掌侍從,儐相威儀,盡規獻納,糾正違闕,監合嘗御藥,封璽書。陳制亦然。後魏亦有。崔光為黃門侍郎,未嘗留心文案,唯從容論議,參贊大政。北齊置六人,所掌與侍中同。後周天官府置御伯下大夫二人,武帝改為納言下大夫。隋六人,屬門下省。至煬帝,減二人,而去給事之名。煬帝初嗣位,猶以張衡為給事黃門侍郎。初。劉行本為黃門侍郎,文帝嘗怒一郎,於殿前笞之。行本進諫,帝不顧。行本乃正當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豈得輕臣而不顧?」乃置笏於地而退。上謝之,而原所笞者。大唐龍朔二年,改黃門侍郎為東臺侍郎,武德二年四月,溫大雅黃門侍郎,弟彥博為中書侍郎,居近侍。高祖謂曰:「我起晉陽,為卿一門耳。」至五年五月,弟彥博又為中書侍郎。高宗總章元年十月,東天竺烏徒國長年婆羅門盧伽逸多受詔合丹,上將餌之。東臺侍郎郝處俊諫曰:「脩短有天命,未聞萬乘之主,輕服番夷之藥。昔貞觀末,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爾婆婆寐依其本國仙方,合長年神藥。胡既有異術,徵求靈草祕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欲歸罪於胡人,將伸大戮,又恐取笑夷狄,遂止。龜鏡若是,惟陛下深察。」遂止。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鸞臺侍郎,神龍元年復舊。天寶元年,改為門下侍郎,至德中復舊。舊制,正四品上。大曆三年,又改為門下侍郎,升從三品,員二人,掌侍從,署奏抄,駁正違失,通判省事。若侍中闕,則監封題,給驛券。

職官四

1
行臺省,魏晉有之。昔魏末晉文帝討諸葛誕,散騎常侍裴秀、尚書僕射陳泰、黃門侍郎鍾會等以行臺從。至晉永嘉四年,東海王越帥眾許昌,以行臺自隨,是也。越請討石勒,表以行臺隨軍。及後魏,謂之尚書大行臺,別置官屬。後魏道武帝置中山行臺,以秦王儀為尚書令以鎮之。孝武永熙三年,以宇文泰為大行臺,以蘇綽為行臺度支尚書。北齊行臺兼統民事,自辛術始焉。武定八年,辛術為東南道行臺。東徐州刺史郭志殺郡守。文宣聞之,飭術曰:「江淮初附,百姓難向京師,留卿為行臺,亦欲理邊民冤枉,監理牧守。自今以後,所統十餘州地諸有犯法者,刺史先啟聽報,以下先理後表。」齊代行臺兼總民事,自術始也。其官置令、僕射,其尚書丞郎皆隨時權制。江左無行臺,唯梁末以侯景為河南王大行臺,承制如鄧禹故事。隋謂之行臺省,有尚書令、僕射左右任置各一人,主事四人。有考功、兼吏部、主爵、司勳。禮部、兼祠部、主客。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庫部、刑部、兼都官、司門。度支、兼倉部。金部、工部、屯田兼水部、虞部。侍郎各一人。每行臺置食貨、農圃、武器、百工監、副監,各置丞、食貨四人,農圃一人,武器二人,百工四人。錄事等員。食貨、農圃、百工各二人,武器一人。蓋隨其所管之道,置於外州,以行尚書事。大唐初,亦置行臺,貞觀以後廢。其後諸道各置採訪等使,每使有判官二人,兼判尚書六行事,亦行臺之遺制。

禮六十四

11
贈司空陳國公竇抗諡曰博。贈左衛大將軍宇文士及初諡為恭,黃門侍郎劉洎駁之曰:「士及居家侈縱,不宜為恭。」竟諡為縱。工部尚書楊昉諡曰恪。定州刺史定襄郡公于匡濟諡曰果。廣州都督謝方叔諡曰勤。以上五人,按諡法並無,乃有司一時之議,所以不具其年。

樂一

40
宋武帝永初元年,有司奏:「皇朝肇建,廟祀應設雅樂,乃晉樂也,太常鄭鮮之等各撰立新歌。黃門侍郎王韶之撰歌辭七首,並合施用。」十二月,又奏:「依舊正朝設樂,改太樂諸歌辭詩。」王韶之又撰二十二章。改正德舞曰前舞,大悅舞曰後舞。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