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3656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
條件: 提到「左衛上將軍
Total 17

本紀第五 太宗二

35
二月乙未,改右補闕右司諫右拾遺為左、右正言丙申,禁諸州獻珍禽奇獸。己亥,詔瀛州民為敵所侵暴者賜三年租,復其役五年。庚子,以籍田,開封尹陳王元僖進封許王元侃襄王元份越王錢俶鄧王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昉尚書右僕射參知政事呂蒙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王顯檢校太傅給事中許國公趙普太保侍中參知政事辛仲甫戶部侍郎樞密副使趙昌言工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沔參知政事御史中丞張宏樞密副使,餘內外並加恩。甲辰,升建州為建寧軍節度。庚戌,以子元偓左衛上將軍徐國公元偁右衛上將軍涇國公

本紀第六 真宗一

20
九月己巳,詔呂端錢若水重修《太祖實錄》。壬申,賜終南隱士種放粟帛緡錢。己卯,以左衛上將軍張永德太子太師

本紀第十三 英宗

13
六月己亥,以淮陽郡王穎王祁國公保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東陽郡王鄠國公左衛上將軍。增宗室教授。丁未,增同知大宗正事一員。辛亥,作睦親、廣親宅。辛酉太白晝見。壬戌歲星晝見。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5
二月丁酉朔,命都統制姚平仲將兵夜襲金人軍,不克而奔。戊戌,罷李綱以謝金人,廢親征行營司。金人復來議和。庚子,命附馬都尉曹晟使金軍。辛丑,又命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知東上閣門事王球使之,許割三鎮地。太學諸生陳東等及都民數萬人伏闕上書,請復用李綱种師道,且言李邦彥等疾綱,恐其成功,罷綱正墮金人之計。會邦彥入朝,眾數其罪而罵。吳敏傳宣,眾不退,遂撾登聞鼓,山呼動地。殿帥王宗濋恐生變,奏上勉從之。遣耿南仲號於眾曰:「已得旨宣綱矣。」內侍朱拱之宣綱後期,眾臠而磔之,並殺內侍數十人。乃復綱右丞,充京城防禦使。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國公,贈司馬光張商英太保,除元祐黨籍學術之禁。詔誅士民殺內侍為首者,禁伏闕上書,廢苑囿宮觀可以與民者。金人使王汭來。癸卯,命肅王樞使金軍。以觀文殿學士、大名尹徐處仁中書侍郎宇文虛中簽書樞密院事蔡懋罷。乙巳宇文虛中、王球復使金軍。康王至自金軍。金人遣韓光裔來告辭,遂退師,京師解嚴。丙午,康王構為太傅、靜江奉寧軍節度使。省明堂班朔布政官。丁未,日有兩珥。戊申,赦天下。詔諭士民,自今庶事並遵用祖宗舊制,凡蠹國害民之事,一切寢罷。己酉,罷宰執兼神霄玉清萬壽宮使及殿中監、符寶郎。詔用祖宗故事,擇武臣得軍心者為同知、簽書樞密院,邊將有威望者為三衙。以金人請和,詔官民昔嘗附金而復歸本朝者,各還其鄉國。庚戌李邦彥罷,以張邦昌太宰門下侍郎吳敏少宰中書侍郎李綱知樞密院事耿南仲尚書左丞李梲尚書右丞辛亥,詔監察御史言事如祖宗法。宇文粹中知江寧府癸丑种師道罷為中太一宮使。贈右正言陳瓘為右諫議大夫甲寅,貶太師致仕蔡京為秘書監、分局南京,太師、廣陽郡王童貫左衛上將軍太保領樞密院事蔡攸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先是,粘罕遣人來求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結約余睹以圖之。至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師,過南、北關,權威勝軍李植以城降。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張確、通判趙伯臻、司錄張彥遹死之。丙辰,有二流星,一出張宿入濁沒,一出北河入軫。己未,詔遙郡承宣使有功應除正任者,自今除正任刺史。辛酉,梁方平坐棄河津,伏誅。王孝迪罷。命給事中王云、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使金國,鎮洮軍節度使、中太乙宮使种師道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保靜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姚古制置使乙丑,御殿復膳。丙寅,下哀痛之詔於陜西、河東。是月,金人犯澤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66
七年春正月乙丑,子昰授左衛上將軍,進封建國公。詔湯漢洪天錫赴闕。詔戒貪吏。辛未紹興府諸暨縣湖田水,免租二千八百石有奇。
97
十一月壬午,子□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戊子知泰州龔準遣其將王大顯等捍禦水砦有功,又獲俘民以還,詔水步兩軍將校凡用命者賞激有差。甲午,以夏貴為淮西制置使知廬州,陳奕沿江制置使知黃州呂文福知閣門事。詔從李庭芝請分淮東、西制置為兩司,就命庭芝交割淮東,仍兼淮西策應使。乙未,以夏貴為淮西安撫制置使,賜錢百萬激犒備御。李庭芝辭免淮西策應使,不允。知安豐軍陳萬以舟師自城西大澗口抵正陽城,遇北兵力戰,詔旌其勞。十二月甲子,以馬廷鸞浙東安撫使知紹興府丙寅,權參知政事章鑒再乞解機政,不允。丁丑沿江制置使所轄四郡夏秋旱澇,免屯田租二十五萬石。
101
夏四月乙卯,子左衛上將軍,進封永國公。詔賞沿江都統王達、黃俁戰黃連寺之功。戊午,以呂文福為常德、辰、沅、澧、靖五郡鎮撫使、知沅州辛酉,詔賞光州守陳巖、路分李全、許彥德、總管何成、路鈐仰子虎等牛市畈、丁家莊戰功。烏蘇蠻王詣雲南軍前納款大元

本紀第四十七 瀛國公二王附

2
瀛國公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於臨安府之大內。九年十一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遺詔即皇帝位於柩前,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詔。甲申,兄保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戶;弟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戶。命平章賈似道文彥博故事,獨班起居。丙戌,上皇太后尊號曰壽和聖福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又詔以生日為天瑞節戊子,命臨安府振贍細民。辛卯,以朱祀孫為京湖、四川宣撫使知江陵府壬寅,詔撫三邊將士。命州郡舉遺逸。除浙西安撫司、兩浙轉運司、臨安府見追贓賞錢。詔求言。

列傳第四 宗室二

35
鎮恭懿王元偓希道端拱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徐國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鎮南軍節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俄加檢校太傅,改鎮靜難、彰化,進封寧王。郊祀、東封,悉為亞獻,禮成,授檢校太尉侍中護國鎮國等軍節度
49
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節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陜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遷雍州、鳳翔牧。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荊南、淮南節度大使,行荊州、揚州牧,仍賜入朝不趨。

列傳第十三

33
廣順初,就加同平章事,移鎮滑州。歲餘代歸。與鳳翔趙暉俱獻緡帛,請開宴,不納,以滑州李守貞宅賜之。世宗嗣位,授左衛上將軍。顯德三年,以老疾上章求退,授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致仕,歸西京。太祖即位,遣使就賜器幣,數月卒,年七十五。

列傳第十四

41
太平興國初,進封秦國公,來朝,授左衛上將軍。八年,代王彥超判左金吾街仗事。表獻西京長夏門北園,詔以銀五千兩償之。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五。贈中書令
67
太平興國二年來朝,拜左衛上將軍。五年,坐市秦、隴竹木所過矯制免關市算,降為本衛大將軍。數月,復舊秩。六年,進封鄧國公。雍熙中,連知滄、雄、定三州。

列傳第十六

42
太平興國初,拜北院使兼判如故,加檢校太保四年,親征太原,充大內部署,仍判留守司、三司,總轄里外巡檢司公事。師還,加檢校太傅五年仁贍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隴間,聯巨筏至京師,所過關渡,矯稱制免算;既至,厚結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贍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範旻、戶部判官杜載、開封府判官呂端屬吏。旻、載具伏罔上為市竹木入官;端為秦府親吏喬璉請托執事者。貶旻為房州司戶,載均州司戶,端商州司戶。判四方館事程德玄武德使劉知信,翰林使杜彥圭,日騎、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趙延溥,武德副使竇神興,左衛上將軍張永德,左領軍衛上將軍祁廷訓駙馬都尉王承衎、石保吉魏咸信,並坐販竹木入官,責降罰奉。是歲,車駕北巡,命仁贍為大內部署。

列傳第四十九

33
契丹將渝盟,朝廷擇將備邊,崇勛請行,復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軍,又徙鄭州。坐其子宗誨納賕枉法,以左衛上將軍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贈太尉,溢恭密,尋改謚恭毅。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76
乾道元年,升本軍都統制。三年,以父命入奏,拜侍衛親步軍指揮使,節制興州軍馬。璘卒,起復金州都統、金房開達安撫使,改利州東路總管。挺力求終喪,服除,召為左衛上將軍。朝廷方議置神武中軍五千人以屬御前,命挺為都統制。挺力陳不當輕變祖宗法,事遂寢。拜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

6
審肇建隆三年,起家授左武衛上將軍、檢校左僕射致仕,賜第於京師。乾德初,領濰州剌史。開寶二年,改左衛上將軍,仍致仕。三年,起為右驍衛上將軍,俄出知澶州,太祖以審肇未嘗歷郡務,乃命司封郎中姚恕通判州事,以左右之。未幾,河大決,東匯於鄆、濮數郡,民田罹水害。太祖怒其不即時上言,遣使案鞫,遂論恕棄市,審肇免官歸私第。俄復舊官,令致仕,特以濰州刺史月奉優給之。七年,卒,年七十二。太祖廢朝二日,素服發哀,贈太保、昭信軍節度,謚溫肅,遣中使護喪事。景德三年,加贈太傅,妻劉氏東海郡太夫人。子彥遵,至南作坊使。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