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4874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
條件: 提到「大都督
Total 6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10
九月庚午朔,命大臣朝饗太廟。辛未,宗祀徽宗於明堂,以配上帝,大赦。甲戌,金人犯黃牛堡,守將李彥堅拒卻之,金兵遂扼大散關,吳璘駐青野原,遣將高松等援之。庚辰,以給事中黃祖舜同知樞密院事壬午,流星晝隕。乙酉,詔劉錡、王權、李顯忠戚方嚴備清河、穎河、渦河口。丁亥成閔渡江,屯應城縣,遣吳拱戍郢州。博州民王友直聚兵大名,自稱河北安撫制置使,以其徒王任為副,遣軍師馮穀入朝奏事。吳璘遣將彭青至寶雞渭河,夜劫金人橋頭砦,破之。庚寅成閔遣統制趙撙部兵五千駐德安。辛卯,金國趣使臣書至楚州,守臣以聞,其辭多悖慢。壬辰,監盱眙軍淮河渡夏俊復泗州。癸巳,金人犯通化軍,守將張超拒卻之。甲午,冊謚大行皇帝曰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吳璘遣將劉海復秦州,金守將蕭濟降。乙未,金人犯信陽軍。丙申吳璘遣將曹水休復洮州。戊戌,劉錡發揚州。詔以金人背盟,降敕榜招諭中原軍民。己亥,蘭州漢軍千戶王宏殺其刺史溫敦烏乜來降。吳璘遣將彭青復隴州。是月,金主亮以尚書右丞李通為大都督,造浮梁於淮水之上,遂自將來攻,兵號百萬,遠近大震。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東路 京西路)

153
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寧軍節度。本屬京東路元豐,割屬京東西路崇寧戶六萬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萬二千二百三十七。貢雙絲綾、紬、絹。縣五:彭城,望。

志第七十一 禮二十一 (賓禮三 【朝儀班序、百官轉對、百官相見儀制】)

2
朝儀班序。太祖建隆三年三月,有司上合班儀: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護,御史大夫,六尚書,常侍,門下、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丞,諸行侍郎,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少府將作監,前任節度使,開封、河南、太原尹太子詹事,諸王傅,司天監,五府尹,國公郡公,中都督,上都護,下都督,太子左右庶子,五大都督府長史,中都護,下都護,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光祿等七寺少卿,司業,三少監,三少尹,少詹事,左右諭德、家令、率更令、僕,諸王府長史、司馬,司天少監,起居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右補闕、拾遺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馬,通事舍人國子博士,五經博士,都水使者,四赤令,太常宗正秘書丞著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藥、尚舍、尚乘、尚輦奉御,大理正太子中允贊善、中舍、洗馬,諸王友、諮議參軍,司天五官正。凡雜坐者,以此為準。詔曰:「尚書中臺,萬事之本,而班位率次兩省官;節度使出總方面,古諸侯也,又其檢校兼守官多至師傅三公,而位居九寺卿監之下,甚無謂也。其給事、諫議、舍人宜降於六曹侍郎之下,補闕次郎中,拾遺、監察次員外郎,節度使升於六曹侍郎之上、中書侍郎之下,餘悉如故。」

志第一百二十 職官七 (【大都督府、制置使、宣諭使、宣撫使、總領使、留守、經略安撫使、發運使、都轉運使、招討使、招撫使、撫諭使、鎮撫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茶馬市舶等職、提舉學事、提點開封府界公事、提舉河北雜便司、經制邊防財用、提舉解鹽保甲三白渠弓箭手等職、府州軍監、諸軍通判、幕職諸曹等官、諸縣令丞簿尉、鎮砦官、總管鈐轄、路分都監、諸軍都統制、巡檢司、監當官】)

2
大都督府都督府長史左右司馬錄事參軍司戶、司法、司士、司理、文學參軍助教大都督及長史掌同牧、尹,親王為節度則大都督領之;庶姓為節度則長史領之。端拱初,越王為威武軍節度、福州大都督府長史。淳化五年,吳王為淮南節度、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翰林學士張洎草制,再表援引典故,宰相言:「越工已為長史。」上曰:「業已差誤,異日有除,並改正之。」至道後,因移鎮,遂為大都督。闕則置知府事一人,同次府。通判一人,京朝官充。司馬不厘務。舊制,凡都督州建官如上。南渡後,以見任宰相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視軍馬,多執政為之,雖名稱略同,然掌總諸路軍馬,督護諸將,非舊制比也。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合班之制)

132
建隆三年三月,有司上《合班儀》:「太師,太傳,太保太尉司徒司空,東宮三太,嗣王,郡王,僕射,三少,三京牧,大都督,大都護,御史大夫,六尚書,常侍,門下、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丞,諸行侍郎,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少府將作監,前任、見任節度使,開封、河南、太原尹詹事,諸王傅,司天監,五府尹,國公郡公,中都督,上都,護,下都督,庶子,五大都督府長史,中都護,副都護,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光祿等七少卿,司業,三少監,三少尹,少詹事諭德,家令,率更令、僕,諸王府長史、司馬,司天少監,起居郎、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補關,拾遺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馬,通事舍人,國子、五經博士,都水使者,四赤縣令,太常宗正秘書丞著作郎殿中丞,六尚奉御,大理正中允贊善,中舍,洗馬,諸王友,諮議參軍,司天五官焉,凡雜坐之次,以此為準。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31
九月,金主命李通為大都督,造浮梁於淮水上。金主自將,兵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十月,自渦口渡淮。先是,劉錡措置淮東,王權措置淮西。至是,權首棄廬州,錡亦回揚州,中外震恐。上欲航海,陳康伯力贊親征。是月戊午,樞臣葉義問督江、淮軍,允文參謀軍事。權又自和州遁歸,錡回鎮江,盡失兩淮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