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伊闢王繼文 |
34  | 康熙十九年,授雲南巡撫。時吳世璠未平,師自廣西、貴州、四川分道入,闢督餉。圍會城未下,同知劉昆不屈於三桂,為所縶,至是始脫出。闢從諮策,昆曰:「公用人寬,降人予原職。今安寧、晉寧、昆陽、呈貢諸縣令悉降人,昆池舟楫往來無禁。豈有父兄被圍而子弟不為轉輸者?」闢為罷諸降人,寇餉漸斷。師久次,慮餉不繼。闢疏請貴州、廣西二路協濟銀米,上以二路道險山多,轉運不便,遣戶部郎中明額禮、薩木哈詣軍酌議採買。軍中或議取食民間,布政使王繼文持不可,曰:「現糧支三日,昆陽、宜良寇遺糧,方具資庀役運詣軍前。兩廣隨軍餉銀十萬在曲靖,當請於總督金光祖,乞相假。過三日餉不繼,請正繼文軍法。」闢言於大將軍貝子彰泰,用其議。不三日,銀粟皆至,民以得安,餉亦無闕。闢疏言:「雲南地處天末,當得重臣彈壓。元鎮以親王,明則黔國公任留守。王師計日蕩平,臣自鎮遠至雲南,途次聞士民語,僉謂大將軍貝子彰泰、內大臣額駙華善所過不擾,請特簡一人鎮守。」章下所司。闢旋病作,遺疏薦繼文自代。卒,賜祭葬。 |
35  | 繼文,字在燕,漢軍鑲黃旗人。自官學生授弘文院編修,遷兵部督捕副理事官。順治十二年,考選御史,巡按陜西。初受事,即疏劾布政使黃紀、興屯道白士麟貪污不法,奪官逮治。十四年,還京師,都察院列上繼文在官劾文武吏四十餘,督開荒田七千頃有奇,招徠流移民五千八百餘,察出虛冒錢糧七千七百有奇,實心任事,允為稱職。遷戶部郎中。十八年,授江西饒九南道。康熙三年,調浙江寧紹臺道。六年,缺裁。 |
36  | 十三年,師討吳三桂,命以候補道從左都御史多諾等如荊州督餉,用繼文策度地建倉,分餽東西二路軍及水師。旋授雲南布政使,從師進徵。二十年,代闢為巡撫,佐將軍趙良棟攻克會城,雲南遂定。二十一年,與總督蔡毓榮疏言:「會城東南舊有金汁河,引盤龍江水入昆明池,舊存壩閘涵洞,積水溉田。世璠毀為壕塹,令官吏捐資修治。」下部議,捐銀百,紀錄一次。二十五年,以憂歸。二十八年,復授巡撫,疏言:「黑井鹽課,三桂月增課銀二千兩,請豁除。屯田科賦十倍於民田,重為民累,請分別改視民田起科。」三十年,疏言:「土司奏銷遲誤,例無處分,請比照流官計俸罰米,移貯附近常平倉備荒賑。」皆議行。 |
38  | 論曰:毓榮統綠旗兵下雲南,廉清不逮趙良棟,戰績與相亞。哈占鎮陜西,衛國定江西,有德略四川,督餉治軍,其於戡亂皆與有功。雲南既下,撫綏安集之績,毓榮開之,繼文成之,自是西南遂底於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