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养生保健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脑梗?医生发现:易患脑梗的人,或多有4个原因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5-03-29 12:59 已读 551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5-03-29 11:26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脑梗这两个字听起来冷冰冰的,可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热锅上的人生。你说一个人今天还能走路、说话、吃饭,第二天就突然半边身子动不了,话也说不清了,谁受得了这种打击?


有些人一想到脑梗,第一反应就是“年纪大了”、“血压高了”、“天气变化了”,可这些说法听听倒也有点道理,但真要问一句:“人,真的会无缘无故得脑梗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绝不会。


我想让你知道:哪些人更容易脑梗,哪些行为正在默默“喂养”脑梗。它从来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健康危机。而你,完全可以在它爆发之前,就及时踩刹车。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


我遇到过一位五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他平时饮食看着还算规律,也没有家族脑梗病史,但是有一次夜里开车时突然感觉半边脸发麻,胳膊也开始无力,紧急送医后发现是轻度脑梗,好在送医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


但这让我对他的检查数据格外留意,结果发现,他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远远超过正常值上限。



很多人听到“高血脂”就警觉了,但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个名字,基本上没概念。其实在我当医生的这些年里,我见过不少脑梗患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血液中这个指标不对劲。


它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的中间产物,正常人可以通过维生素B6、B12和叶酸代谢它,但一旦代谢障碍或者摄入这些维生素不足,它就会在血液里堆积。而研究显示,它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所以像这位司机一样,表面身体还不错,但内部早已埋下了“高危地雷”。要防脑梗,除了盯着三高,更得重视这个隐藏在血液深处的指标。



经常憋尿、夜里不醒的人


我以前带过一位在厂里上夜班的中年女性,她每次体检都正常,但总是抱怨腰酸腿麻、头胀心烦。我们聊了聊作息,她说工作太忙,经常一憋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上厕所,有时夜里回家太累,哪怕口渴也懒得起夜喝水,早上起来整个人都发胀。几个月后,她突发脑梗,进了急诊科。


说实话,这种因“憋”带来的脑血管问题,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它的危险。我们排尿,其实不只是排出尿液,更是代谢废物的一个重要通道。而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升高,反过来影响肾脏排毒功能,导致体内毒素蓄积。



而这些毒素,很多就是炎症因子和促进血管老化的自由基。长此以往,会造成血管内皮微损伤,血管越来越脆,也就更容易形成血栓。


夜里口渴却不醒的人,其实更要警惕。这可能意味着中枢调节水盐的功能已变迟钝,而这背后往往与大脑微循环不畅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如果夜间从来不醒,反倒可能不是“睡得好”,而是血压、血糖等调控机制已经出了问题。


我一直强调,别小看排尿和夜间醒水的节律性,它是我们判断神经系统和血管是否健康的一个“生活性信号”。



睡眠呼吸不规律的人


有一位建筑工人,年纪不过六十,平时力气挺大,但老伴总说他晚上打呼噜打得像拖拉机,还常常有“呼吸停顿”,过不了多久就憋得一下惊醒。


后来他在施工时突然倒地,经检查是典型的脑栓塞。我查了他的脑供血状况,发现他的颈动脉壁已经非常硬化,而大脑供血量长年处于临界状态。



打呼噜?很多人不当回事。但如果是呼吸暂停综合征,那可不是简单的鼾声问题。这种间歇性的呼吸停顿,会让血氧饱和度在夜里反复下降,身体处于低氧状态。


而大脑最怕的,就是缺氧。一旦缺氧反复发生,血管长期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剧烈,血管内皮反复受损,时间久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会加快好几倍。


而且呼吸暂停的人通常睡眠质量差,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黏稠度升高,一夜之间血栓就可能形成,甚至在凌晨悄无声息地“杀到”。



长期嘴干口苦、不愿喝水的人


我曾遇到过一个退休教师,来医院时主要是头晕,走路飘,有时候连句完整话都说不顺,听着像没睡醒一样。但一查血脂和血糖并没有太严重的问题。后来一问,她每天喝水不超过500毫升,还嫌白水“没味道”,基本靠汤和饮料“解渴”,而嘴干口苦已经习惯了。


有些老年人常年不喝水,不是因为不渴,而是身体调节机制已经迟钝,无法正常传递“口渴”的信号。时间久了,血液浓稠,循环减慢,这本身就是诱发脑梗的大背景。而很多人并不觉得有任何异常,直到出现语言不清、手脚发麻这些临界症状才开始紧张。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血液粘稠就像是“马路积水”,本该畅通的循环被减速了,车(血液)也容易“堵在路上”(形成血栓),最终酿成悲剧。


所以如果身边人总喊嘴巴苦、睡醒口干、却又懒得喝水,一定要注意。他们可能不是在“节省饮水”,而是在慢慢积累血管危险。



做了几十年医生,越是了解脑梗,就越是怕它不声不响地来。不是谁摔一跤、气一场就突发脑梗,而是之前身体早就被一点一滴地推向了“危险边缘”。那些容易患脑梗的人,大多数都有隐藏的习惯,躲在生活角落,日复一日地蚕食血管健康。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能预防的脑梗,就别等着救命。早点听身体说话,别总等它喊痛。有些信号,是身体最后的“求救语”。听懂了,就能避开灾祸;听不懂,可能下一次就成了急诊室的“无声者”。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已经出现上述这些习惯,别等了,从今天开始,动起来,改一改。你救的,不只是血管,而是清醒的晚年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易患脑梗的原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马莉,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08-19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