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演講畫出紅線、宣布第二輪制裁,拜登制裁被質疑?

自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2月24日清晨宣布,在烏東展開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 )後,這場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軍事衝突立即爆發。爆發前一日,美國與盟友已對俄羅斯承認烏東的頓內次克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DPR)和盧甘斯克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 LPR)的獨立,發起一系列的制裁行動。

在普亭正式「出兵維和」的一天後,拜登也在白宮於今(25)日凌晨,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發表演講:「普亭是侵略者。普亭選擇開戰。他和他的國家要承受後果。」緊接著,拜登宣布一系列對俄的新制裁措施。

拜登這次宣布「第二輪」制裁,包含封鎖俄羅斯外貿銀行(VTB Bank)在內多家金融機構、出口管制,並封鎖多位俄羅斯重要人士與其家屬。拜登提到:「迄今制裁俄羅斯銀行共持有約1兆美元資產。封鎖這些銀行,切斷他們與美國金融體系的聯繫,意味著他們在美國所有資產都將被凍結。」

此外,拜登當日稍早剛出席完緊急召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視訊峰會,稱G7成員國元首同意限制俄羅斯以美元、歐元、英鎊、日圓進行交易的能力,中斷俄軍取得資金與擴張能力,同時也削弱俄羅斯在21世紀高科技的競爭能力。

不過,烏克蘭或許對拜登所說感到最失望。拜登在演講中特別強調:「美軍不會介入這場在烏克蘭的俄烏衝突。」這等於是直接宣判對美國仍存有「一絲希望」的烏克蘭死刑。除美國外,至今也未有任何一個北約國家,願意派軍隊協助烏國抵禦俄軍。

《霧谷晶策》認為,拜登「不派兵」的表態並不意外。畢竟,烏克蘭既不是北約成員國,更不是美國的軍事同盟。法理上,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派美軍支援,美國大兵師出無名。

《霧谷晶策》在收看拜登演講直播時,觀察到眾多外媒記者對拜登此次制裁力道有所質疑。多位記者連袂質疑拜登,例如:「你覺得這樣的制裁,能阻止普亭侵略烏克蘭的行動嗎?」、「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制裁普亭本人呢?如果現在不制裁,要什麼程度才會制裁?」

透過這次演講,拜登也向普亭畫出美國的「紅線」。拜登是警告俄羅斯,若俄軍將戰火延燒到烏克蘭周遭的北約盟友,美國將遵守《北約憲章》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collective defense),對俄羅斯反擊。

俄軍三面夾攻進逼首都基輔,英供澤倫斯基「庇護」?

俄烏戰況自2月24日清晨就進入白熱化,俄軍從烏克蘭的北、東、南方三面夾攻。這與先前華府智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預測一樣。就最新戰況來看,不少資訊都顯示俄軍已攻進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而烏國防部也建議民眾以自製燃燒彈抵禦來襲的俄軍。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說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指出,俄軍行動顯然是「全面性入侵」,目標可能是攻下整個烏克蘭。

雖然俄軍第一天並未奪下任何「目標」,但烏克蘭戰況仍相當危急,俄軍持續三面進逼。戰況之緊急,甚至直接威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的人身安全。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就向澤倫斯基說:「他可能有必要為他及他的政府,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不過,澤倫斯基強調:「我會留在基輔。」《Axios》報導,澤倫斯基與數名歐洲領袖線上會時甚至表示:「這可能是你們最後一次看到我還活著了。」

馬克宏批普亭雙面人,德、法元首恐讓歐洲成輸家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開打前,曾多次與普亭一對一會晤,試圖調停,但最後沒得到太大成果。馬克宏事後批評普亭:「普亭開戰前還在和其他歐洲領導人討論實施《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的內容與細節,但轉身後卻立刻發動戰爭,他根本就是個雙面人!」

此外,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月25日向全德國人民發表談話。他在演講中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舉動,是以武力移動歐洲邊界的嘗試,甚至可能讓一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蕭茲強調:「這是普亭個人的戰爭,他得負起完全責任。」

不久前,蕭茲為了制裁俄羅斯,暫停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在德國國內監管機構的審核程序。蕭茲這舉動,確實向美國在內的盟國,證明北約「團結抗俄」的決心。然而,這次的審核暫停,恐怕也替德國能源的未來埋下不穩定因素。

36i70gn91275hbw9byf1humft93b56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中、印兩國「靜悄悄」?中國和印度真能袖手旁觀?

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俄羅斯受到國際社會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但迄今為止,中國、印度兩國都未公開譴責俄羅斯。中國仍不願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稱之為「侵略」。

2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被問到俄羅斯行為是否為侵略時表示:「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也都應當得到共同維護,這是中方一貫秉持的原則,也是各國都應該堅持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而普亭除了介紹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以及俄羅斯在烏東部地區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的情況與立場外,他也表示美國和北約長期無視俄羅斯合理安全關切,一再背棄承諾,不斷向東擴張軍事部署,挑戰俄羅斯戰略底線。不過,俄方願意同烏方開展高層級談判。

另外,印度在俄烏衝突的角色也相當尷尬。一方面,印度過去幾年透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維持美印關係,而印度也被美國視為印太地區重要夥伴之一。照理來說,與美國關係良好的印度,應與美國站同一陣線,譴責俄羅斯。

然而,尷尬的點在於,印度與美國關係升溫的同時,印俄關係也相當不錯。2021年12月時,自疫情以來鮮少外訪的普亭,親自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行「第21屆印俄峰會」,雙方當時不僅重申印俄「特殊且具特權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見證28項協議和備忘錄的簽署,且雙方也談成了包含S-400地對空飛彈在內的軍售協議。

從普亭親訪,再到峰會簽署協議,都能看出印俄關係友好的程度。印度此次選擇「沈默」,恐怕有很大一部份原因,也是擔心若印度與西方一同譴責俄羅斯,不僅會影響到印俄關係,也可能影響過去談成的合作協議。

《霧谷晶策》分析拜登制裁演講內容,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很明確,就是絕對不會派兵援助,要烏克蘭自己防衛與對抗俄羅斯入侵。雖然美國與歐洲、印太盟國紛紛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但制裁的成效是否有用,仍令人存疑。畢竟,自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美國早已對俄羅斯祭出100多項制裁。

經濟、金融制裁曠日廢時,不知烏克蘭是否有辦法等到有效果的那天。《霧谷晶策》建議大家不妨看看北韓、委內瑞拉、伊朗等國,在遭受美國主導的經濟制裁後,是否有「改邪歸正」。

《霧谷晶策》認為法、德調停失敗會讓歐盟強調的「戰略自主」遭受懷疑。俄羅斯算是在歐洲大陸上的大國,也對法、德、歐盟產生最直接的威脅。北約東擴引起這場地緣政治悲劇,居然是由非北約成員國的烏克蘭來承擔。若歐洲與北約國家無法派兵協助烏國,那《霧谷晶策》建議歐洲各國可以開放邊境,多收容點烏克蘭難民,尤其目前已是首都基輔保衛戰,至少盡到人道上的義務。

北溪二號總算在德國總理蕭茲宣布下,中斷啟用程序,但未來是否完全終止,甚至拆除管線,斷絕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還在未定之天。再者,歐洲天然氣需求缺口仍在,切斷與俄羅斯往來後,得利的或許將是美國,增加美歐間的矛盾。

《霧谷晶策》觀察俄羅斯舉動和中國、印度這兩個崛起大國的互動,維持著一定程度的巧妙平衡。由於俄羅斯是以「維和」、「避免種族滅絕」、「特別軍事行動」等理由進軍烏克蘭,巧妙地規避與利用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漏洞。再加上俄羅斯、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印度也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又是二月份安理會輪值主席國,能對任何聯合國懲處俄羅斯的決議或動作,行使「否決權」。

最後,中國、印度也未稱俄羅斯行動為「入侵」,雖然立場尷尬,但某種程度都算挺俄羅斯的舉動。若西方各國真有決心支持烏克蘭,不如先效仿密克羅尼西亞,快與俄羅斯斷交聊表寸心吧!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