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戈蘭高地/“人民公社”
戈蘭高地
以色列行之前,一個令我非常嚮往的地方就是戈蘭高地。看到旅行社提供行程中有戈蘭高地,有點興奮。
戈蘭高地位於敘利亞西南部,約旦河谷地東側,南北長71公里,中部最寬處約43公里,面積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處2814米,平均海拔1000米。
所有與我年齡相仿關注國際新聞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戈蘭高地這個地方。戈蘭高地原為敘利亞領土,1967中東第三次戰爭中,被以色列占領。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又被稱為6日戰爭,是20世紀軍事史上一次先發制人而勝的經典戰例。以色列只用了6天時間,就把埃及領頭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在內的阿拉伯聯軍打得趴下,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以敘利亞軍隊與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的衝突為前奏。
先是敘利亞軍隊從戈蘭高地炮轟高地之下的以色列村莊導致兩國邊境衝突,以軍在衝突中擊落6架敘利亞戰機造成中東緊張局勢升級。為此,埃及納賽爾總統命令驅逐埃以邊境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並下令封鎖西奈半島與薩特阿拉伯半島之間以色列唯一的紅海出海口蒂蘭海峽。以色列意識到大戰即將爆發,於是先發制人,首先突然發動大規模空襲。以色列本土只留下12架戰機守護,所有戰機甚至包括教練機全部出動,分三個批次,低空飛行,成功避開埃及的雷達追蹤,趕在埃及空軍晚班和早班交接工作之際,對埃及幾十個空軍機場發動空襲。第一波攻擊轟炸跑道,第二波攻擊轟炸掃射正在搶修跑道的地勤人員,第三波攻擊轟炸停機坪上的戰機和雷達站防空導彈基地。一個上午就基本摧毀了埃及敘利亞的空軍和防空部隊,取得絕對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後,地面戰爭也就有了壓倒優勢,一舉奪得埃及擁有的西奈半島加沙走廊和約旦擁有的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結束,以以色列奪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劃上句點。以色列在已經奪取埃及西奈半島加沙走廊和約旦的包括東耶路撒冷西岸地區,取得了決定性軍事勝利並簽訂停火協議後,再啟戰火,發動了對戈蘭高地的攻擊。戈蘭高地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最近處只有60公里,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驚慌失措,馬上下令戈蘭高地駐軍回撤加強對大馬士革的守衛,以色列用了不到24小時的時間就占領了戈蘭高地。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為阿拉伯聯軍首先發動,以奪回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失去的西奈半島加沙走廊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為最終目的。由於以色列軍事情報誤判,導致戰爭初期埃及敘利亞約旦阿拉伯聯軍發動的突然襲擊取得重大戰果。但以色列穩住陣腳後,在美國大力軍援支持下發動反擊,阿拉伯軍聯軍攻勢受挫。戰爭的結果還是回到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時的原點。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反敗為勝轉折點,是沙龍帶領一隻裝甲部隊,根據美國衛星提供的情報,在埃及兩個軍團防線之間的空隙處,找到突破點,強行渡過蘇伊士運河,兵臨開羅。而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最精彩的的戰鬥則發生在戈蘭高地。在那裡發生了空前規模的主戰坦克大戰,以色列守軍以不到200輛的坦克,擋住了敘利亞伊拉克近2000輛坦克的進攻,堅守住了戈蘭高地,創造出軍事史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以後以色列歸還了西奈半島給埃及,把加沙走廊和部分西岸地區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始終堅守對戈蘭高地的占領,不肯將其交還給敘利亞。其原因,就是戈蘭高地的重大戰略地位。戈蘭高地西面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從戈蘭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其西南臨約旦河上游的加利利海,具有豐富的水資源,被稱為中東水塔,以色列40%的水源來自這裡。戈蘭高地對於以色列的安全至關重要,它始終不願歸還戈蘭高地,其原因就在於此。

向戈蘭高地行進中,看見了聖經中多次提到的約旦河。約旦河是聖經中提到次數最多的河流,也是我們此行中看到次數最多的河流。約旦河就像一條小溪水,怎麼看也不像一條河。

戈蘭高地頂部平坦。導遊指着照片中的區域說,這裡都是雷區,目前還有許多尚未排除的地雷。

到達戈蘭高地東北部邊緣地帶。對面就是敘利亞。照片中的白房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住所。導遊說,中東是一個強者為王之地,弱者必亡。經過六次中東戰爭,圍繞以色列的幾個阿拉伯國家都懼怕以色列。前幾年發生的敘利亞內戰中,被政府軍鎮壓的反對派武裝都會退到戈蘭高地附近靠近以色列一側區域。到了這裡,政府軍就不敢攻擊了。因為擔心炸彈炮彈打到以色列控制區域,引起以色列報復。

戈蘭高地鐵塔。鐵塔實際是一個擴音器。按動塔上的按鈕,塔會發出不同語言聲音,敘述戈蘭高地的故事。

高架之處目前還是以色列方軍事要地。

雪山那邊就是黎巴嫩 
當年坦克大戰中廢棄的坦克

廢棄的裝甲車。鐵絲網裡面是一個軍營。

戈蘭高地上居住着大約三萬多阿拉伯人,從穿着外表看,完完全全的阿拉伯人,但他們不是穆斯林,他們不信奉伊斯蘭教而是信奉中東地區一個古老神秘的宗教德魯茲教Druze。這個宗教據說從伊斯蘭教分離出來,更接近基督教,但不是基督教,他們信奉靈魂轉世說。以色列要給予他們以色列公民權,但他們不願意接受,因為有親戚還留在敘利亞那邊,擔心接受公民權後親人受到迫害。
中東地區,除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外,還有不少流傳了千年以上的神秘宗教,德魯茲教是一個,我們在2019年在土耳其時遇到的另外一個是雅迪茲教Yizidi,這個宗教為庫爾德人信奉,信奉此教的庫爾德人大部分居住在伊拉克。還有曼達安教 Mandaeism,也是在伊拉克。這些小宗教歷史悠久,但為占統治地位的伊斯蘭教不容,雖然受到迫害,但都頑強地生存下來,流傳了上千年。這大概也是中東才有的一種特殊的信仰文化現象。
信奉德魯茲教居住於戈蘭高地的阿拉伯人 
世界各地古戰場很多,古代的文人騷客到了古戰場都會憑弔感嘆。戈蘭高地不是古戰場,在那裡發生過的戰爭,不過是六七十年前的事。面對戈蘭高地,我這個缺乏文學素養的人,當然沒有憑弔感嘆的能力。我關注此地,不過是因為我從少年時代開始,就一直比較關注國際時事關注世界軍事。以色列行來到此處,親眼看到過去常聽到讀到的這個著名地點,有一種滿足和感慨:戈蘭高地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啊!
“人民公社” 基布茲Kibbutz
我們還參觀了戈蘭高地附近的以色列”人民公社” 基布茲。
基布茲,它是希伯來語“團體”的意思,集體經濟的集體農莊。第一個基布茲始建於1909年,由一些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受社會主義理想影響,在加利利湖地區建立了一個由工人成員擁有的獨立農場,我們參觀的這家成立於1915年,超過百年歷史。
基布茲,其實就是抱團生活的一種方式。特別在來自歐洲的猶太移民初來定居,處於物質匱乏年代裡,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存方式。基布茲中沒有 私人財產 ,所有東西都是供給制,個人沒有私有財產,連廚房都沒有,去集體食堂用餐,衣服髒了可以送去公共洗衣房去洗,但是取衣服時,可能就不是原來的那一件,只要尺寸適合能穿就行。就連剛出生的寶寶也是送到農莊的集體托兒所,由專門的阿姨照顧,父母可在規定的時間探視自己的寶寶。介紹情況的負責人說他生育了五個小孩,自己沒帶過,都是交給農莊托兒所照顧長大的。


曾經的宿舍樓 
抬手講解的基布茲導遊,年齡70歲以上,他也是這個基布茲的領導,當過兵參加過中東戰爭。 
俱樂部 
“人民公社"大食堂 
鞋社負責做新鞋有限供給大家,都是皮鞋哦,也負責修鞋。這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能幹的活,每人只能有兩雙鞋,款式和顏色都必須統一,講究平等 

兒童玩樂場地。

基布茲里的地下掩體進口處。這裡在戰爭中,受到過炮火的攻擊。 
2017年數據顯示:在以色列仍有273家基布茲,其農業產出占到以色列全國的30%,工業產值占全國的9%,人口12萬為總人口的1.6%。
基布茲也是一種軍事自衛組織,平時生產,戰時就是一個戰鬥單位。
導遊一再對我們說:請不要誤解,我們的基布茲與前共產紅色蘇聯的集體農莊和共產紅色中國的人民公社完全不是一回事。從他介紹的情況看,確實不是一回事。最大的差別是,它與政府無關,是完完全全的民間行為。正因為它是民間自發組成,民眾可以按照一定章程自願加入,也可以按照一定章程自願退出。而中國的人民公社建立,是政府強制推動的一場政治運動,農民必須加入,沒有退出的自由。
集體經濟思想不是妖魔鬼怪,前蘇聯和紅色中國搞的集體農莊人民公社的邪惡之處不在於公有合作的經濟思想,而在於它由政府主導以暴力強迫方式實施。
基布茲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輕一代人越來越多不願意留下加入基布茲,而是選擇到外面的大城市工作生活。如此發展下去,基布茲可能會逐漸消亡。
相關鏈接:
以色列:Holy Land 以色列:距離特拉維夫恐怖攻擊14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