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有一個令人尊敬的母親
從洛杉磯交往20多年的老朋友啟那裡,聽說過他母親的幾個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一直留在我心中,讓我對老人心生敬意。母親節之際,以此文向天下的母親們致敬!以此文紀念已經離我們而去的所有母親。
大弟弟移民香港
1960年代初,中國正處於極端困難時期,物資睏乏,民眾生活困苦,連肚子都吃不飽。啟回憶他那時在長沙,常常排隊去買餵豬的豆渣回來吃。啟的爺爺奶奶在香港,常常給他們郵寄食品。
那時長沙附近修築鐵路,為打通一個大隧道設立了一個工程指揮部。啟的母親作為醫療隊成員,被派到施工現場服務,在那裡認識了在指揮部工作的省公安廳處長。
啟的母親從處長那裡聽到一個消息: 國家移民香港政策有變,凡是以香港親屬關係為由申請定居,可以批准。啟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遞交申請,把大弟弟辦去香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想想看此事對大弟弟的人生有多重要, 至少他因此逃過了以後文革的混亂和上山下鄉。
老爸住院逃過文革批鬥
在文革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啟的父親被軍宣隊和工宣隊整得有點精神失常。在作為家中頂梁柱的父親快垮掉之時,老媽挺身而出,找到長沙的精神病院認識的醫生把父親送入精神病院住院。當軍宣隊和工宣隊去醫院要人並指責父親躲避運動時,醫生和她對軍宣隊和工宣隊的人說: 他是病人,需要住院治療,你們不可以再問他了。啟的父親因此得到治療躲過一劫並活到八十歲。
啟77年高考體檢報告
以下是我在博文1977年高考曲折事種種講到的啟77年高考體檢報告的故事:
“洛杉磯老朋友啟也是77級考上大學的。上周日早上一起爬山,他與我聊起了他77級高考的事,才知道他當年也有個與馮利一樣的心臟有雜音的體檢報告。 啟與馮利一樣,也是以知青身份參加77級高考。啟考試分數進入錄取線後,被通知去知青點所在區醫院參加體檢,體檢報告上寫有”心臟有雜音“的診斷。大約下午5、6點結束體檢。這時回生產隊要走20多里路,回長沙家要走40多里路,啟與幾個一起參加體檢的知青就當夜走路回到長沙,到家時已經快12點了。啟回家後向母親說明了體檢報告上心臟有雜音的診斷。母親聽後很着急,說不行明天我們一起回到區醫院去看體檢報告。 第二天一早,母親帶着啟來到區醫院查看體檢報告。啟的母親以前參加過這一帶農村的巡回醫療隊,和區裡的幹部以及區裡的醫院領導和醫生比較熟悉,他們都稱她大姐或老師。醫院院長找到報告看後說,這樣吧,再照一個艾克斯光,如果沒有問題,我們重寫一份體檢報告。可是當時區醫院停電,做不了艾克斯光檢查,這時區辦公室主任騎上自行車載上啟,到20多里路外的一個公社醫院照了艾克斯光,拿上艾克斯光照片回到區醫院後,院長根據艾克斯光檢查,重寫一份體檢報告並去掉了心臟有雜音的語句。啟的母親才放下心來,和啟回了長沙的家。啟以後順利被所申請大學錄取。” ”啟回憶說,他會不會因為心臟有雜音體檢結論被取消上大學資格?他母親如果不動用關係修改了體檢報告,他能不能順利上大學?沒有人知道。但那是一個領導說了算的時代,當年填寫的大學申請表上專門有一個問題:你是否服從組織分配?每個人都填寫服從。在同等情況下,或者有人比自己分數還差的情況下,領導會以這個體檢結論為由把啟刷下去,讓別人頂上,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啟的母親才會對”心臟有雜音“的體檢報告不安,一定要親自出馬動用關係,排除體檢報告上心臟有雜音的語句,才放下心來。“
1981年啟在廣州拿到美國留學簽證後
自啟的大弟弟移民香港後,啟的父母也計劃讓啟移民香港,但是由於移民香港比較困難,要等待很長時間,於是就決定讓啟自費留學美國。1981年底啟到廣州美國領事館申請簽證得到批准,打電話給母親報告。母親在電話中非常堅決果斷地對啟說,不要回長沙,馬上出境到香港從香港出發去美國留學。國內政策變化多端,誰知道會不會突然來一個政策不讓出國留學。啟本來還計劃回長沙一趟,參加大學畢業典禮拿上畢業證書,與家人朋友告別,聽母親這麼一說,廣州都不多停留,馬上出境到香港,在爺爺幫助下,從香港飛到美國留學。
老媽獨自照顧老爸到過世
啟的父母以後都移民到了香港。父親年老以後疾病纏身,長期臥病在床。啟家有3兄弟,啟在美國,大弟弟在香港,小弟弟在新加坡。啟的母親對3兄弟說,你們都不用管,搞好自己的事就好,你們父親我來照顧。老媽由此獨自一人在香港承擔了照顧臥病在床不能自理父親的重任,從來不向3兄弟喊苦。據啟說,老爸上廁所,都是老媽背在背上去。老媽一直護理老爸到他生命最後一刻。
從這些故事可以看出,啟的母親才是他家真正的主心骨頂梁柱。在孩子們人生關鍵時候,為了孩子的利益,她對中國社會制度可能帶來的任何風險保持最高的警惕心,指引他們做了最好的人生選擇。在文革父親受難時,她設法法拯救他。為了不讓孩子們分心工作,她無怨無悔獨自親自照顧父親直到送終。
1981年啟在廣州拿到美國留學簽證後,她對啟說的話我印象最深:”不要回來趕緊走,馬上到香港去。說不定政策突然改變就走不了啦” 這些話,是她個人對中國49年後生活經驗的一個深刻總結。她想不想在兒子遠渡重洋奔赴美國留學之前再見上一面?肯定想,但她以兒子的前程為重,她對國內政策反覆無常變化有最大的警惕心,所以才如此說。
啟的母親已經奔90路上了。她目前還是獨自一人生活在香港和深圳兩地。她身體尚好,除了耳朵聽力下降較大外,還保持着比較好的自理能力。值此母親節之際,衷心祝願老人家健康快樂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