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文筆好, 內容爛; 而《界線》的內容不錯,但是文筆很爛,也許人的心裡本身很爛,所以造成心理學家的頭腦也很亂,結果寫出來的東西,結構非常不清楚, 感覺《界線》的作者想寫一部教科書, 本來應該條理分明,但是事實上,讀這本書如同一個人走進來了原始森林, 每一個眼前的花草還是比較清楚的,但是整個森林就變得非常模糊,很多時候,不知道作者要講什麼。 《界線》的可能比較好的讀法,是買一本書,放在家裡,遇到相關的問題,翻一翻,思考一下, 畢竟設立“界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慢慢來, 但是的確應該越早開始,越好。 讀心理學家的書,實在不是那麼好玩, 很複雜,很累。 後面的,我儘量簡單一些,我自己也經常被繞糊塗了。 另外,為了尊重作者的版權,也不方便寫太多。喜歡這本書的朋友,自己去買來看吧,它談論的話題還是很重要的,對很多人,特別是我們華人,會很有幫助的,至少是一種提醒。 另外,這本書的內容很適合作為教會裡面團契的學習材料,對弟兄姊妹的教會服事,以及家庭生活還有健康的人際關係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界線的錯誤想法3-8如下:
第三: 假如我設立“界線”, 別人會傷害我 第四: 假如我設下“界線”, 我講會傷害別人 第五: “界線”的意思是我生氣了 第六: 別人如果設下“界線”,就會傷害我 第七: “界線”引起愧疚感 第八: “界線”是永遠的,我害怕“界線”會讓我自斷後路
我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都是可能會發生的,特別是當我們剛開始設立界線之時。 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顧慮和擔心,都是根據我們的實際經驗,都是有一定道理。作者對於這八個問題都有很多,很複雜的描述,當然也使用了很多《聖經》的經文。 基本上,設定“界線”的開始階段,我們都會經歷這些後果,作者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妻子在聽完心理治療師關於設立界線的建議之後,認為茅塞頓開,決定回家開始嘗試,結果在下一次見面時,她一副被擊敗與受傷的模樣,說“這些界線根本不像你說的那麼好用,這個星期,我跟先生、孩子、父母、朋友都提到他們如何不尊重我的界線,結果,現在沒有人願意跟我說話了。” 作者提到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感情第一,界線第二,設立界線不能太衝動,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來處理這些界線問題,馬上和所有人為敵是不明智的作法,我們畢竟生活在人際關係之中。所以設立界線代表我們誠實的面對我們的內心感受,但是當我們表達我們的內心感受,也要選擇一個安全的地方和時機。但是當我們通過設立界線,是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時,這些顧慮和副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少。
作者認為有人會認為界線是一個進攻性的武器,這是不對的,界線是一個防衛性的武器,適當的設立界線並不會控制、攻擊、或傷害別人。設立界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好你自己。 拒絕那些應該對自己的需要負責的成年人,或許會使他們感到不舒服,他們或許得再找別人幫忙,但不會受到傷害。
作者認為怒氣是我們的”早期警告系統“, 如果我們設立的界線是對的,越符合《聖經》的教導,我們所經歷的怒氣會越少。具有成熟界線的人是世界上最不會生氣的人,剛開始設立界線的人怒氣勢必增加,但是,那些怒氣會隨著界線的成長與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少。
有時候我們設立界線會令我們感到愧疚,我們拒絕的那些人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朋友,很多愛我們的人,拒絕他們會令我們感到不安。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對我們好的人的感激與設立“界線”要面對的問題分開來看,不能因為我們感激他們對我們的幫助,就不設立彼此的界線,結果使自己感到壓抑。 對方關心我們,往往是一種善意的禮物,不是為了要我們的回饋而幫助我們,所以我們也不應該把這些禮物看成一個債務去償還。(這個的確不容易,很多禮物,和債務是很難區分。)
最後,作者也指出界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你在你和某人之間設立界線之後,對方尊重你的界線,變得很成熟,很有愛心,那麼你可以重新完善和修改你的界線。
|